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江西风光并网装机同比增60%和334%

   2016-06-21 中电新闻网
51
核心提示:波光粼粼的水面上,48万块成片横竖成行、整齐排列的多晶硅光伏板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蓝光,蔚为壮观。今年5月,在江西鄱阳县饶丰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48万块成片横竖成行、整齐排列的多晶硅光伏板在阳光的映衬下泛着蓝光,蔚为壮观。今年5月,在江西鄱阳县饶丰镇马家村灌湖水库和枫林水库水域,亚洲最大单体独立式12万千瓦、占水地面积约3000亩的饶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正式建成,并并网发电。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看着智能电表上跳动的数字,电站负责人心里美滋滋的。

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清洁低碳能源的发展方向。我国明确,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国家能源局今年印发《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省份新能源的占比目标。

江西作为一个“缺油少煤乏气”的省份,发展低碳经济、利用低碳能源成为其实现“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在政府的科学引导、市场驱动和电力企业的支持服务下,近年来,江西新能源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绿色能源成江西发电主力军

风电从无到有,呈现有序梯次建设的态势。

从鄱阳湖畔,到屏山、九龙山的山冈,一座座高耸的“大风车”缓缓转动,既扮靓了湖景山色,又给千家万户送去了绿色电能。光伏发电走进千家万户,并且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新路子之一。

截至2016年5月,江西境内风电和光伏并网装机分别达到86万千瓦和138.7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60%和334%。风电和光伏作为江西“绿色能源”的主力军,在江西电网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转型中日渐发挥出重要作用。

探究江西新能源快速发展之势,政府的科学引导是关键。早在2014年,江西省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推出“十百千万”光伏示范项目。近年来,从省到市县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譬如,加大补贴力度,对纳入国家计划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国家补贴基础上予以0.20元/千瓦时的补贴,部分设区市在此基础上,再给予0.1元/千瓦时~0.15元/千瓦时的补贴。又譬如,简化审批手续,改核准制为备案制,并将备案权限下放到设区市和省管县。引导新能源的发展该提速的时候要加挡,该减速的时候要刹车。从今年6月1日起,针对个别地方出现的光伏热现象,江西省能源局又及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进行“降温”,充分结合电网的消纳能力和国家安排的容量,引导各地科学编制光伏发展规划和有序推进建设。

江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省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比重达5.4%,居华中电网之首。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江西新能源发电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新能源备案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在公布的全省第一批省重点建设项目中,风电项目有29项。安排“十三五”新增光伏装机规模约300万千瓦,平均每年的建设计划约60万千瓦。江西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大有作为。

电网企业成新能源发展有力助手

同样,电网企业周到高效的服务也是新能源健康发展的有力助手。近年来,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全面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支持和服务新能源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从配套工程到并网消纳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服务新机制。

在电网建设方面,国网江西电力主动衔接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和各类电源布局,加强统筹规划,增强规划的适应性、精确性,主动与政府沟通,确保新能源项目与配套电网工程同步规划。

与新能源发电深度对接,召开新能源发电厂网协调会,签署接网协议,推动送出线路工程与电站本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投产。今年,该公司继续加大新能源配套工程建设和改造投入。“十二五”期间,仅此项投入就达3.5亿元,累计建成110千伏及以上送出线路409千米,有效满足了新能源并网需求。

在运行消纳方面,国网江西电力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认真贯彻落实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建立新能源优先调度机制,充分挖掘省内消纳潜力。5月26日,洪屏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首次发电试验成功,将极大增强江西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等能力,为保障新能源实现全省大范围消纳提供坚强保障。

在并网服务方面,国网江西电力按照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的原则,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切实兑现服务时限承诺;统一编制印发《江西电网分布式电源并网调度服务指南(试行)》,提供规范服务;各市县供电公司设立专属客户经理,为新能源项目业主提供政策指导、技术咨询、业务受理、并网发电等“一条龙”服务。

在技术支撑方面,国网江西电力积极探索多种能源及多元化负荷的优化配置,开展主动配网相关研究,为新能源可靠接入、消纳作好技术支撑。其中,上饶经开区主动配网工程已纳入国网公司2016年7大配网智能化示范工程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