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可再生投资 利用 发电总量均居首

   2016-06-02 能源大嘴
52
核心提示:摘要: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发布《2016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报告对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电力部门

摘要: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发布《2016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报告对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电力部门的容量增长,发电与燃料的投资总量等情况做了全面分析和展示。

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创历史记录的一年。这一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最高,全球化石燃料价格锐减,可再生能源长期合同创历史最低价,储能成为关注热点,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将全球团结成一个共同体的巴黎气候协议的达成。

中国

投资、利用、发电总量均居全球第一

2015年,中国在非水可再生能源和燃料的投资排名世界第一。在太阳能光伏装机量、风能装机量和太阳能热利用几项中,中国都位列世界第一。2015年末,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包括水能与不包括水能发电量两种情况都处于同一排名)、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发电装机总量都排名世界第一。

全球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前十的国家

全球概览可再生能源增长达到历史新高

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在2015年创下新纪录。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47GW,为历年最高。同时,现代可再生能源热容量保持增长态势,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在扩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进步正在缩短能源富有和能源短缺群体之间的差距。

2015年末,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全球发电量比重

光伏、风能:能源转型加速

相较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在许多国家已具备成本竞争力。在拉动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增长方面,政府领导力仍继续扮演着关键角色。截至2016年初,全球已有173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146个国家出台了支持政策。多个城市、社区以及企业率先展开迅速壮大的“100%可再生能源”行动,这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底总装机/发电量全球排名前五的国家

其他增长因素包括:更便捷的融资获取,对能源安全、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对现代能源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可再生能源:投资、就业潜力巨大

不止新增装机,投资在2015年也创下新纪录。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和燃料总投资额达2860亿美元。如果将大型水电项目(>5万千瓦)和供热制冷领域的投资考虑进来,这一数字将大大增加。由于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总投资中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发展中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总投资首次超过了发达国家。


2015年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公司的资产总额

与投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技术进步、成本下降,和更多的就业岗位。当前,共有810万人工作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可再生能源行业稳定增长的就业率同整体能源行业劳动力市场的萧条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再生能源就业分布情况

可再生能源发展:未来机遇和挑战

绿色和平国际能源战略专家EmilyRochon表示,尽管化石燃料补贴,化石燃料价格下降,电网并网问题、地方既得利益以及部分政府懒政等因素一直在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但可再生能源突破重重阻碍,实现了破纪录的增长。如果在2015年的经济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装机量仍能增长147GW,那么在经济发展好转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尽管化石能源的价格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竞争力依旧是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为了加速能源转型,政府应当停止向化石能源投资,并且更多地将资金投入到可再生能源领域,这也是实现巴黎协议中全球温度增长控制在1.5℃的唯一机会。

EmilyRochon表示,除停止对化石能源的补贴外,包括G7集团在内的所有国家都应该在2050年停止使用化石能源。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是加速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绿色和平可再生能源项目负责人袁瑛表示:2016年,全球正在持续进行更为深刻的能源转型。中国的“十三五”即将起航,作为能源转型的第一个“十三五”计划,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爆发更大的发展潜力,继续引领中国和全球的能源转型步伐,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