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年,我国新能源产业主要是从国外学习经验,现在我们不仅有自己的装备制造业,还涌现了很多国际领先企业,从过去最早都是用国外技术,到目前基本上主要是用国产的技术。然而,要巩固这个产业,不仅要发展市场,还要扩大产品和投资经营在全世界的认可度。10月22日,“第七届对外洽谈会暨新能源投融资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重点讨论了我国新能源企业如何进行投融资合作来提高竞争力并扩大国际市场。
经验让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是全球的共识,例如沙特阿拉伯这些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很丰富的国家,对新能源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如果现在开始发展新能源,那么在未来国家将更加占优势。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建立自己先进的制造产业,然而从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会上举的例子来看,我国新能源企业利用国际发展机遇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今年6月,由亚洲银行主办的清洁能源周活动在马尼拉举办。据了解,该会议主要参加者是东南亚国家的代表,他们都非常希望学习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经验。让梁志鹏感到失望的是,来参会的中国企业非常少。
据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可再生能源市场增量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而无论是从产品的价格和发展的经验,还是从技术发展程度和金融环境来看,中国就是他们最好的学习对象。梁志鹏在会上表示,10年来中国大规模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在那些非常偏远的地区,光伏发电就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那里电网设施不是很健全,光伏发电对农村人口用电作出重要贡献。相似的,在中亚和东南亚国家中,有很多地方的供电系统还是非常落后的,中国完全可以向他们提供该领域的经验。
此外,梁志鹏还认为将我国目前采取的光伏扶贫政策推广到国外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建立光伏发电站不仅仅是增加电费收入,更重要的作用是建立一个机制,
让贫困地区获得新的投资和生产机遇。我国目前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而这些沿线国家很多基础设施都相当落后,如果想将高压电网建立起来,至少需要二三十年。梁志鹏认为在这些地域辽阔、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利用可再生能源分散的特点,通过建立分布式电网和独立电网来解决用电问题,而这些也都是可以从中国学习的。
协作分享平台是发展重点
目前,我国与巴基斯坦的能源合作比较成功。据了解,合作期间我国的投资企业、银行、保险、国家的外汇管理、外交等协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企业减少了很多的麻烦,从而项目就能够顺利地推进。会上专家建议,今后企业走出去发展,可以借鉴过去发达国家的企业与我国合作建立工业园区的方法,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一些产业园区开展合作。而在会议当天,由中国海外产业发展协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和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将以信息交流和促进投融资合作为重点,致力打造成为国际性的高质量新能源产业综合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将更加便捷和有效。
现在国内普遍认为新能源行业在投融资方面有各种困难,而实际上当企业走出了国门后,会发现遇到的困难会更多。由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目前国内外建立了很多基金银行推进能源合作。然而,对国外法律、市场规则的不了解,对国外文化、运营机制的不熟悉,都将阻碍合作的进程。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目前正在准备建立由政府、企业、协会和金融机构各方协作的一个信息共享机制,通过一些常驻国外的代表企业对所在国的了解,提供其合作经验为大家所用。专家认为,建立一个融资协作机制,将各自的经验进行分享是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规划不可缺,重点项目不可少
“虽然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已经相对成熟,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然而在与国外合作时,工作的开展还是要从规划入手。”会上一位专家说。目前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进行能源规划、电力规划、新能源规划,若从这些规划入手,研究他们的资源配置和设施建设规划,不仅可以创造合作的可能性,还可以从中发现其他开发机遇。
虽然我国目前和一些发达国家也有很多能源合作项目,但由于发达国家的市场本身已经相当成熟,只要我国的银行、保险等机构提供一定的配合,企业投融资就不会太困难。另外,像中东地区、非洲地区,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潜力都很大,这些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也很迫切,因此在划分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区域时,要区别对待,进行特殊研究。
与会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一个最佳的走出去机遇。在扩大市场的同时,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加上已经拥有相对成熟的新能源制造产业基础,我国的企业走出去,既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