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可再生能源试点再启动,环保建材效果不俗

   2015-05-08 新浪地产
45
核心提示:年初的雾霾着实让北方城市承受了挑战,也让更多城市下定决心调整能源结构,让建筑成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个体。以北京为首的
          年初的雾霾着实让北方城市承受了挑战,也让更多城市下定决心调整能源结构,让建筑成为一个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个体。以北京为首的京津冀就抢先而动,为促进调整能源结构,在北京率先实施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示范建设。其他城市也都闻风而动,环保建材在其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能源之外,建筑保温也进入视线

此次可再生能源试点,可以说对产生雾霾的动了真格。要求建筑行业充分认识实施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的重要意义;落实有效利用并推动风电清洁能源供热;梳理供热现状,研究提出可再生能源清洁供热指导意见等等。除了提出风能等新能源的运用试点之外,对建筑外立面环保与保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环保建材也在此次可再生能源试点中进入人们的实现。比如无机保温板为主的外墙保温材料,不仅适用于各类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外墙保温隔热层,也适用于旧房的外墙节能改造,不仅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同时又保温防水。无机保温板不仅能保温隔热、阻燃防火,而且使用年限也很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可再生能源形成合力,更好地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对建筑外墙涂料和保温来说,行业其实并不缺乏标准,只是在之前行业标准一直扑朔迷离、几经变动。在国家标准之下,各个地方还有自己的行业标准。比如外墙涂料新标准GB/T9755-2014《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就在今年年初实行,新标准再度大刀阔斧地增加了产品分类;增加了底漆和中涂漆的要求;面漆增加了透水性测试项目;面漆的耐碱性、耐水性、耐温变性和耐人工气候老化性改为也可评定与底漆或底漆和中涂漆配套后复合涂层的性能;改变了耐洗刷性项目的试验方法和底材;试验底材石棉水泥板改为无石棉水泥平板;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略有改变;涂层耐温变性由5次循环改为3次循环;提高了其它色涂层的耐人工气候老化性要性。改动之多,变化之大可见一斑。

外墙保温材料规范更是四年三变,新规则中大量要求使用A级防火材料。外墙涂料和外保温材料规范的改变对于开发商来说,除了无形之中的成本提升之外,对建筑外立面的施工工艺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结合此次开始的可再生能源试点,越来越多的环保建材有机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江油恒益科技大楼

环保建材“战绩”颇丰

在此次可再生能源试点之前,真石漆、多彩仿石涂料、外墙装饰保温一体板等环保外墙建材在全国各地的地方性试点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绩”。保温板材和真石漆等外墙涂料的结合很好地融合了两种材料的优势。质地均匀平整的板材为外墙涂料提供了更好的饰面,减少了热胀冷缩、开裂等情况的发生,拥有极好的环保性和装饰性。在不少地方,这些环保建材甚至赢得了市政建筑的信赖。在江油恒益科技大楼和四川省建设厅大楼中,作为当地的节能示范试点建筑,就运用了威尔达保温隔热装饰复合板等环保建材替代石材或面砖。在外立面看来,都获得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同时在建筑运行了几年之后,建筑内的空调电费有明显的降低。恒益科技大楼更是经历了08年的大地震考验,可见符合型的环保建材,在装饰性、保温和强度多方面都有出彩的表现。

通过石材质感来替代石材的真石漆和仿石涂料,运用成功的案例就更多。湖南大汉新城、哈尔滨工程大学宿舍楼等民用和工程建筑,也都通过这些环保建材,替代了昂贵的石材。降低了开发成本,又避免了石材干挂等周期长、难度高、不环保的施工工艺。


四川省建设厅

能耗危机更呼唤环保建材

可再生能源试点可以说正当其时,严酷的雾霾气候和尚不统一的外墙材料标准只是迫使建筑外立面材料技术发生转变的外因。真正核心的,还是在新的经济和房产形势下,传统的粗放式建筑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开发商和业主都希望能有更环保的方式,来解决建筑施工和使用周期中能耗高、污染大的现状。但是想要降低建筑能耗,只有可再生能源发力还是远远不够的。先有建筑的保温不佳或者施工过程就不够环保,对环境和大气就已经产生了污染,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只是浪费更多本来就取之不易的可再生能源。相信在各地分别试点的建筑中都拥有不错表现的环保建材,也能在此次可再生能源试点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