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2030年增长近四倍

   2014-11-28 中国能源网
50
核心提示:如考虑健康与减排成本的话,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并节省数十亿美元2014年11月24日于中国北京根据国际可再

如考虑健康与减排成本的话,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将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并节省数十亿美元

2014年11月24日于中国北京—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今天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到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可由目前的13%到提高到26%。该报告由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和中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CNREC)联合发布。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40%,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国。

在报告发布会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安南•阿明(Adnan Z. Amin)先生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必将在未来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中扮演核心角色。到2030年中国的能源消费量将增长60%,中国将如何满足其未来的能源需求将成为全球遏制气候变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该报告是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可再生能源2030路线图《REmap2030》项目的组成部分,其描绘了全球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翻番的实现路径,并探讨中国及其他国家在电力供应以及能源消费端如建筑、工业、交通等行业可再生能源所具有的开发潜力。鉴于中国刚刚在最近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宣布中国将努力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计划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此报告在此时发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安南•阿明(Adnan Z. Amin)先生认为,“中国能够锐意进取,继续在可再生能源发展领域起到领袖作用。如果中国进一步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这将不仅能够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提高能源安全和刺激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起到引领作用。

凭借目前的能源政策,2030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仅能提高到17%。该研究报告估计,为实现2030 年26%的目标,将需要每年1450 亿美元(比目前基准情景投资高540 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从收益方面来看,如将健康及环境效益计算在内的话,这些投资将产生相当于每年550 亿至2280 亿美元收益。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技术中心主任道夫•哥兰(Dolf Gielen)博士表示,“该报告指出中国能够实现其一直倡导的能源革命,并且经济上是可行的”。他还强调,“中国可以在2030 年将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中的比重提到26%的高度”。

中国2013 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超过欧洲和亚太其他国家的总和。中国也是全球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输出国,其光伏电池板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沼气应用占全球的90%。2013 年风电新增装机占全球的40%。另外,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提供了260 万就业岗位。

关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合作和信息交换的核心机构,目前拥有137个成员国(136个国家和欧盟),还有35个申请国,他们在正式加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之前已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支持各国的可持续能源转型,提供在政策、知识、资源、金融等领域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倡导包括生物质能、地热能、水电、海洋能、太阳能、风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可持续利用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人享有现代能源、提供能源安全、促进低碳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

关于可再生能源2030路线图《REmap 2030》

《REmap2030》报告为全球提供了从2010年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比重翻倍的路线图。报告提出了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及全球大规模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REmap2030》是世界上第一个自下而上的基于国家案例研究(包括中国)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潜力研究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得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前景。

联系方式:

Timothy Hurst先生, IRENA外联部主任(thurst@irena.org; +971 2 417 9000)

请通过以下方式持续关注IRENA:

www.twitter.com/irena and www.facebook.com/irena.org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