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好好研究充电站建设的真实成本,挤掉水分,压缩成本,建充电站如果真的建不起,就少建站,多间桩。好在有的新能源企业已经在积极采取举措,自建充电站。如果新能源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合作,政府积极配合,各方加大投资,建充电站和充电桩,都不是难事。实在不行,咱就在特斯拉后面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照葫芦画瓢都行。
6月15日的新浪汽车有两则新闻值得玩味。
一则是私人充电桩推广艰难。虽然申请者只要拥有固定车位、小区物业也同意的情况下,可在车位自建充电桩,并享受近5毛钱一度居民用电。但在上海,私人充电桩要走入寻常百姓家,仍然是一件艰难的事。原因是车位难寻,物业以增加安全隐患和管理难度以及会影响整个小区用电平衡为由不予配合。
另一则是特斯拉启动目的地充电项目,充电网建设加速。特斯拉在购物消费目的地建公用充电位,只要前去消费,即可免费充电,且将在全国建设超过100个特斯拉专用充电车位,遍及北京、杭州、成都等30多个城市的商业百货门店和地产项目。
令人感慨的是,多次着火的特斯拉依然在中国这么“火”,虽然本身争议较多,未来在中国的路会不会顺利走下去暂且不说,超级充电站建设速度令人咋舌;公共停车位的建设,依靠合作伙伴,推进速度同样惊人。但到了中国自己的新能源产品,就卡住了,想建充电桩没有停车位;有了停车位物业不配合。真是处处为难步步是坎。
对比之下,出现了强大的反差。
难怪中国的电动车多年来一直是只闻雷声响,不见雨点下,也难怪北京市民连轻而易举的电动车摇号都不买账。中国电动车产品上市很久了,却难以在市场推广,很大程度就卡在这里。
只有在特斯拉大举进攻中国新能源市场之后,某些人才惊醒,才加快了推进新能源战略的脚步。与特斯拉相比,中国缺少了什么?特斯拉能做到的,中国为何难做到?如果特斯拉不来中国,中国的某些人是不是依然不知道新能源应该怎样推广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