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代表新经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现在新兴产业一哄而上,缺乏有序发展,有可能形成新一轮产能过剩。”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曾给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敲响警钟:“要防止重复建设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严重困难。”
提到新能源,很多人大脑中即刻浮现出“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词,并认为“重复建设”对于新能源来说是“伪命题”。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新能源产业的建设过程同样会产生污染,而不合理的规划、建厂同样会造成资源浪费,“在避免重复建设方面,气象工作能够做新能源建设的‘指路明灯’。”
新能源建造规模飙升存隐忧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个放置在世界气象馆旁水池里、印有“风力发电10度≈减排8.6公斤二氧化碳”字样的巨大气球,令人记忆犹新。在甘肃敦煌,屹立在沙漠之中的太阳能电池板方阵,宣告着我国首个“太阳城”――敦煌新能源示范城节能减排的理念。
孟宪淦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光伏装机容量仅为300万千瓦,到2012年,这一数字变为了800万千瓦,全球占比达到8%,排名世界第四。仅仅这一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就增加了500万千瓦。至于风电产业,2012年建设装机容量达到7556万千瓦,而当年全球的风电装机容量为2.82亿千瓦,我国占比27%,稳居世界第一。2012年,我国风电发电量达到1008亿千瓦时,已经超越核电,成为煤电、水电之后,我国的第三大电能。
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但为何会出现关于“重复建设”的担忧之声呢?专家指出,新能源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解决成本高的问题,还需解决稳定产出、安装传输等技术难题,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装机规模不断创下历史新高的今天,片面追求建造规模而忽略产出效益、污染问题,是非常危险的。
有序发展新能源有赖气象支持
早在2009年,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中,风电设备和多晶硅这两大新能源产业就首次被提及,国家有关部门不断提醒业界,新能源产业要谨防走上“重复建设”、各地“一哄而上”的老路。
原本奉节能环保为圭臬的光伏原料多晶硅,如今被贴上了高耗能、高污染的标签,是危言耸听吗?“光伏发电的过程是低碳环保的,然而,多晶硅电池板的生产过程却会产生污染。”孟宪淦告诉记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热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瑞澄认为,从新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我国不存在“重复”“浪费”的问题,尚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但在设备建造、电厂建设方面,确实有“过剩”的苗头,亦有不够合理之处。
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都“靠天吃饭”,随着气象条件变化,存在波动性、随机性。气象条件又受到地形影响,选址建厂地蕴藏资源的高低,也很微妙。郑瑞澄说:“有些地区未必适合发展新能源;同一个城市在不同点投资建设新能源电厂,效果也大不相同。”
孟宪淦举例说,我国西南某城市准备建设风电厂,选址时发现,相隔不足百米的两个地点,一个地方风能充足,另一个地方就是没有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要求电源稳定、可控。如果选址不合理,电力系统安全会受到严重影响。”在他看来,要想真正做到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使新建电站取得更好效益,气象部门做好对新能源的普查、预报工作,为政府决策、企业选址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博士赵东说,开发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要以各地的资源条件和气象条件为依据,采用不同的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新能源理念”必须考虑这个城市的资源条件、气象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全盘研究城市电力供需关系,思考环境条件能否得到改善、能不能给居民带来实际利益等问题。
呼唤气象牵头服务新能源规划
近年来,为了提高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气候资源的利用能力,加强气候资源工作,中国气象局成立了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然而,想要做好对新能源的气象普查工作又谈何容易?郑瑞澄直言:“站点还是不够多,数据还不够精细,相关数据不太好获得。”
郑瑞澄说:“以西北地区为例,当地太阳能资源丰富,但能够提供太阳能数据的气象站点并不算多;很多站点提供的数据仍不够精确,部分能源企业被迫采用美国NASA的数据;一些地方气象台的太阳能监测数值,未区分太阳直射热能与反射热能,对新能源利用意义不大;能源企业、其他部门从气象部门获取风能、太阳能逐小时数据时,存在一定难度。”
孟宪淦认为,气象部门在新能源普查预报工作中,应进一步起到牵头作用,做好部门联动,利用好社会资源,并可以考虑对一些监测数据进行公益性共享。
“首先,气象部门普查工作可以进一步细化、深入,切实帮助地方政府避免因新能源企业选址、规划不合理而造成的浪费、低效。其次,可以针对新能源企业进行气象防灾专项服务。风电设备、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热水器等都是露天设置,遭遇极端灾害性天气容易损坏。2011年,云南省大批太阳能热水器被冻裂,就是在设计时忽略了当地可能遭遇极端低温情况。对于我们而言,这是一个深刻的‘提醒’。”孟宪淦如是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