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将建公共充电网络

   2014-07-04 国家电网杂志
50
核心提示:不知您是否设想过这样一种生活:无论在P+R停车场,还是在城市商圈或写字楼停车场,都能轻松快捷地为自家的电动汽车充电。到2015
        不知您是否设想过这样一种生活:无论在P+R停车场,还是在城市商圈或写字楼停车场,都能轻松快捷地为自家的电动汽车充电。

到2015年,这样的生活在上海将成为现实。

上海发展电动汽车的必经之路

4月23日,一则消息占据了上海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也吊足了想要尝鲜电动汽车的市民的胃口。当天,风头正劲的美国新能源车特斯拉,向上海车主交付第一批电动汽车。早在特斯拉登陆上海市场之前,像荣威E50、比亚迪E6等一批国产电动汽车已驶上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这是电动汽车在上海落地生根并力求开枝散叶的现实样本。根据《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3〜2015)》的预计,到2015年,上海全市计划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万辆以上,总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上海市民早已对购买一辆节能环保的电动汽车跃跃欲试了。

然而,靠电能驱动的电动汽车如何实现续航让不少市民对电动汽车望而却步——目前私人充电桩在落地过程确实存在不少制约。“虽有叫好声,难有上座率”,成为电动汽车目前在上海推广过程中面对的现状。

能否像遍布城市的加油站一样,在上海建起一张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网络,以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难题,让市民有信心将电动汽车从4S店里开回家?2013年4月,《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暂行办法》正式发布。随后,上海市交港局制定了具体的建设行动计划。在这份《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充电设施2013〜2015年建设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全市首批25个公共充电点的建设计划;计划同时规划了最终实现中心城区每5平方公里一处快充点、郊区每10平方公里一处快充点的公共充电网络建设目标,以实现网络化全覆盖。当年9月,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确了将对包括上海在内的示范城市充电设施建设给予财政奖励,鼓励快充网络建设,这为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运营带来了新机遇。紧随其后,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12月发布通知,要求按照“主导快充、兼顾慢充、引导换电、经济适用”的原则,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示范城市,规划布局快充网络建设。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承担起建设上海公共快充网络的任务,为早日建成这张惠及全市、服务民生的网络竭尽全力,也为上海发展电动汽车事业辅就一条康庄大道。

快充网点主要位于中心城区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截至2013年年底,上海已在177个充电点建成约2020个交流慢充桩,随着后续个人客户交流慢充桩的新建,预计这一数值将有缓慢增长。预计到2015年,这些交流慢充桩的服务能力在4600辆乘用车左右。按照当年全市1万辆电动汽车的计划,另有5400辆乘用车的充电需要通过公共快充桩解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布局公共快充网络,国网上海电力(600021,股吧)针对充电桩建设中遇到的规划布局、建设协调、标准规范、运营模式等问题,加强与上海市多部委的沟通,寻求对上海电动汽车公共快充网络建设的支持。

2013年,国网上海电力先后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切实加快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及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的情况》的专题汇报,并向市发改委、市建交委多次提交汇报,最终推动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暂行办法》,协助编制了《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13〜2015年)》。同样在国网上海电力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市政府发文成立了“上海市公共充电桩建设推进联席会议”,国网上海电力作为唯一的企业跻身各委、办、区之间,体现了公共充电桩领域“政府主导,电力主体”的地位。

经过与政府部门的积极争取、多方协调,国网上海电力规划2014年〜2015年公共快充网络建设目标为:2014年共建设46处公共快充网点,2015年共建设51处公共快充网点。届时,这97处快充网点可满足约5000辆乘用车的充电要求。加上交流慢充桩,即可基本满足全市9500辆乘用车的充电需求,且大部分在中心城区。

布局选点以方便为前提

明确了布局数量,如何确定布局选点以形成合理的快充网络,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呢?

目前,上海的道路呈内环、中环、外环、郊环层层扩展的结构,在整体快充网点布局时,采取网状式布点策略。在重点布网的中心城区内,则考虑结合公共停车场(库)、P+R停车场、支线道路、大型商业设施、大型文化设施、高架道路投影区域等公共区域进行布局。这些布局点具有人流车流量大的特点,与快充网点的建设目标定位相符合。同时,布局点之间又具有交融性与互补性。

或许到了2015年的一个工作日,市民陈先生驾驶电动汽车上班时,可将车停在上海北部的一个P+R停车场充电,再转乘轨道交通到浦东上班。待他下班取车时,电早已充满。周末,陈先生和妻子带孩子到离家2公里外的一个大型公园游玩,同样可将车停到公园停车场的充电车位上,实现停车充电两不误。而不论哪天,当他开车回家,发现电快用完时,可将车停到与小区隔街相望的一处学校内,因为那里同样建设有公共快充网络。

公共快充网络与既有停车场相绑定,将停车时间利用为充电时间,节约了电动汽车车主的私人时间。同时,一旦车主行驶途中发现电源不足,也可以借助遍布全市的公共快充网络,花5〜10分钟为爱车先充上部分电能,实现续航。

随着电动汽车公共快充网络在上海织就,电动汽车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改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