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程度与预期有差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印度尼西亚以及其他亚洲国家成为全球经济的聚焦点,并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中心。2013年,中国海外投资1100亿美金,海外投资存量达到6600亿美金。其中,中国在海外投资中,海外并购所占比重近70%,表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来获取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源、管理经验等,来扩张国际销售渠道。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祝朝晖指出,如果一个行业的竞争是封闭的,没有足够的开放性和竞争的公平性,这个行业的企业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如果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太低,竞争不够充分,也不可能使这个行业真正产生出高品质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有实力的企业。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毕竟有限,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新能源企业都在快速扩张。新能源行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地扩大市场,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扩张停止了,可以说这个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就停止了,所以必须要着眼于全球市场。
梁志鹏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企业好像只言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要么无能为力,要么看不上,走出去的程度与预期还有差距。
走出去面临亏损和风险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服务部合伙人曹驯认为,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和并购是未来一个大的趋势。但据商务部统计,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超过65%都是亏损的,而且大面积的亏损状态目前还难以扭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一是整合管理不当,主要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往往重前端、轻后端,把决策并购作为管理的重心,而对管理者方面关注不够。二是对并购交易的准备不足和并购战略的失误。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法律环境不同,所以海外并购风险很高、交易环节也复杂。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可持续发展金融项目总监孙轶颋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比较大,第一是大部分国家政局不稳定,对投资者没有投资保障。第二中国企业对当地的风情民俗和市场不了解,甚至把国内的经验复制到国外。
祝朝晖认为,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当中,由于在国内过分依赖成本优势,容易打价格战,以及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品牌知名度比较小、影响力不够、成熟市场的渗透力不强,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市场的渗透能力和在发展中国家本地化的服务程度不高等因素,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
实际上,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最集中的区域是欧洲、北美和亚洲等一些发达国家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在管理技能、管理经验方面存在优势,中国企业驾驭这些地区被并购企业还有难度。数据表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和投资单笔金额超过60%在500万美金以下,使投资企业在当地政府和被投资企业中,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且,中国企业投资策略不能够很好地融入被投资企业,很难对被投资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策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内强外扩以外促内内外兼修
梁志鹏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要研究目标市场,国际市场到底是哪些市场适合,哪些市场不适合,在地域上既要重视发达国家,更要注重开发周边国家。第一要内强外扩,中国企业在国内强化能力,提高质量和水平,使企业具备向外发展的条件。第二要以外促内,国际化的发展对向外发展和对国内发展都是有利的,只有走出去发展才能和别的国家同台竞争。第三要内外兼修,国际和国内的发展都要达到很高水平,才会整体上有竞争力。第四要全面发展,中国企业不单纯是设备的销售、出口或者是工程劳务输出,而是从规划设计到管理投资经营,包括金融全面的发展,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应该对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环境,要带着一种正确的视角来快速地进行了解和融入,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二者结合的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非常重要,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国有企业的势力。
孙轶颋表示,第一要有政策支持。我国有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和法律,但避而不谈“安全”两个字,国家应该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给予一定的法律保障。第二要有金融支持与金融创新。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已经设立了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但目前来看还很不够。第三要提倡企业家精神。企业不能够依赖于政策,不能等、不能靠、不能依赖于金融机构,关键是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赢利能力要跟上。第四要有协同效应。包括产业界的协同效应、金融机构的协同效应、所在国政府之间的协同效应。因此,政策支持、金融创新、企业家精神、协同效应,能助力中国企业特别是新能源企业走出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