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城门失火”,隆基股份虽难逃“池鱼”之命,但在受牵连之余,它却仅用半年时间就力挽狂澜……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在全球单晶硅片市场占有率超过25%!”在光伏产业的多事之秋,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振国依然大谈“理想”,但他的“理想”绝非无稽空谈。
2013年8月8日,隆基股份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1~6月,隆基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7189.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73%,而单晶硅片销量(不含受托加工)比上年同期增长61%,其中,海外业务销量更是同比增长了420%。如此靓丽的经营业绩,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更何况这一切都是在隆基股份失去尚德(指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及关联方)这一最大客户后的短短半年时间实现的。
福兮祸兮?
在此之前,尚德与隆基之间关系几何?一度曾引发业内人士的大胆猜测,甚至有媒体在报道中直言,“隆基股份对尚德过于依赖”。从隆基股份的招股说明书和2012年年报披露的信息不难看出,尚德对隆基股份而言,意义非比寻常。
一方面,尚德在隆基股份的销售收入中占据了半壁江山。2011年,隆基股份实现销售20.18亿元,来自尚德的销售收入达8.54亿元,占比42.32%,这个数据在2009年更是高达67.61%。而2012年上半年,在隆基股份3.47亿元应收账款中,尚德达到2.5亿元,比例高达72%。
另一方面,隆基股份与尚德所签订的供货合同较其他客户,购销量更大,合同期限更长。据招股说明书中披露,隆基股份与尚德签订有长达5年的采购合同与加工合同,执行期截止于2015年年底,与其他客户的长期合同却不过2年。
不仅如此,尚德及其实际控制人施正荣与隆基股份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关系。据悉,施正荣2008年担任隆基股份董事之职,并于2010年6月因个人原因辞去该职务。而截止2013年8月24日,尚德仍是隆基股份的第七大股东,持股比例3.33%。
可见,在太阳能行业以尚德马首是瞻的年代,隆基股份与尚德走得很近并主要仰赖来自尚德的订单。而尚德对这家上游企业的青睐,也印证了隆基股份在单晶硅行业内的强大实力。
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13年3月20日,曾经的光伏业巨人轰然倾塌,而与其拴在一条绳上的隆基股份难免不受到拖累。3月23日,隆基股份修正了对2012年业绩预告,因受尚德破产影响,其不得不采取个别认定法追加计提坏账准备9077万元,导致上市首年便惨遭亏损。
快钱市场的慢企业
尚德倒闭,李振国显然有点儿始料不及。“我们和尚德合作多年,尚德团队一直给我们信心,他们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是不会破产的。”可事到如今,李振国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焦虑,他对隆基股份这家由他一手带大的企业心里有底。
2000年开始创业至今,李从不讳言自己除了所学的半导体材料专业外,并无其他擅长的领域。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起家的民营企业家大多靠胆大心细拼闯天下,那么90年代创业的民营企业家则更多的是在自己所学的“专业”上有所建树,而李振国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李振国毕业于兰州大学,23年来,他便一直在与自己所学的半导体材料专业打交道。离开校门以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国营741厂拉制单晶硅棒。时间不长,不安现状的李振国决定下海创业。他再次回想起当年和几个同学意气风发站在兰州大学前任校长江隆基雕像前的情景。“当时我们一起约定,如果以后创业,企业的名字一定要起名叫做隆基。”
当问及创业之初的艰辛故事,李振国略有思索,“跨得过的槛,都不是难槛,你说对不对?”他似乎很少回过头想自己过去吃过多少苦,遇到过多少困难。然而,当前隆基股份所处的行业环境并不乐观。尽管国家政策对光伏产业不乏支持,可为企业“供血”的银行业仍把光伏列为谨慎贷款的高危行业。“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只有30%左右,但仍然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李振国无奈的表示。
不管在国内还是海外,关于光伏行业是“挣快钱”的说法,并不鲜见。许多觊觎光伏商机的企业很多都只想捞一笔而已,可事实是这些企业还没有捞着钱,就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与它们相比,隆基股份明显要慢的多。“在这个行业,我们挣钱不能投机,必须考虑长期盈利能力。”李振国说,“而要实现长期盈利,就必须做正确的事。”
什么是正确的事?这关乎隆基股份的战略定位:到底是做晶硅还是做薄膜?如果做晶硅,是做单晶还是多晶?改良西门子法与物理提纯法制造的多晶硅孰优孰劣?聚光电池技术会不会成为行业替代性技术?到底是走专业化路线还是垂直一体化?早在2006年,隆基股份便在战略制定的前期做了大量的深入调研,最终确认了“世界级太阳能单晶硅专业厂商”的战略定位。李振国更是清晰的认识到“单晶硅实质上是制造业。对于制造业而言,产品的短缺现象不可持续,而过剩则是必然趋势。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企业的优势只会体现在低成本和高品质两个方面。”
什么是正确的事?当然也体现在隆基股份的客户选择策略。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并在与竞争对手争夺优质客户中获得优势,隆基股份一直明确指向两类目标客户:一类是行业内领先的企业,一类是有成本控制能力,将来有潜力获得领先优势的企业。这似乎也非常合理的解释了为什么隆基股份当年选择尚德作为第一大客户。
可谁又能料到,稳坐第一大客户交椅的尚德说破产就破产了!
扭亏为盈
事已至此,李振国也只能吸取经验教训,积极应对。
“我们做企业,在供应销售方面总有风险。尚德事件,给了我们警示,说明在风险判断上,我们还有所欠缺。当然,这件事也为我们处理应收账款方面带来了经验,以后我们会更加谨慎。”吃一堑长一智,李振国告诉记者,目前隆基股份与尚德的业务量已很小,每月仅给尚德公司供货大约100万片左右硅片,计约700万~800万元销售额,并且都是现款交易。
据隆基股份2013年半年报披露,尚德与隆基股份的交易数量及金额都已经大幅下滑,目前排在其前十大客户之外,而尚德遗留的巨大空缺已由海外客户填补。2012年,隆基股份全年的海外销售数量为5231万片,占全年总销量的28%,而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数量为8564万片,超过去年全年销售数量63%,占上半年总销量的69%。
“在海外,我们非常有竞争优势。”李振国的信心满满,或许正是来自于隆基股份经受住了近几年全球光伏行业大浪淘沙的考验。据不完全统计,海外生产太阳能单晶硅片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关闭,2012年更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单晶硅生产企业选择关闭部分工厂甚至全面退出:日本的JX控股与SUMCO都宣布退出硅片业务,而全球第二大多晶硅巨头REC宣布永久关闭其位于挪威的2家硅片工厂,西班牙单晶硅片厂商SilicoSolar在普埃尔托利亚诺的工厂也被迫关闭。“我们的海外市场推动基本是靠填空,海外竞争对手倒下后,立马补位进去。隆基股份在中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稳固,今年的目标是拓展日本和美国市场。”李振国说。
而光伏行业的调整也有效地淘汰了国内单晶硅落后企业的过剩产能。据介绍,国内原有的150家大大小小的企业,现在还在开工的不足10家,真正达到一定负荷率的企业更不足4家。而隆基股份在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披露,其单晶硅棒的产能利用率达到95%,单晶硅片的产能利用率甚至达到100%。
“未来我们要努力把单晶做成主流路线,除了着重于光伏行业本身安装量的扩大外,还要逐步挤占多晶市场。”尽管在光伏领域,单晶硅尚不属主流,但今年年初薄膜光伏项目开发商龙头企业FirstSolar却收购美国单晶硅新兴企业TetraSun,开始涉足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这一消息,无疑进一步印证了李振国早年对光伏领域发展趋势的判断,“光伏是能源行业,客户选择产品的根本依据自然是节能与经济。所以,我认为高效能单晶硅电池在‘度电成本’上的优势足以支撑其在不远的将来成为最主流的技术路线。”
更何况,为了促使单晶硅在光伏产业应用的优势,李振国一直极力控制隆基股份单晶硅产品的非硅成本。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隆基股份单晶硅片的非硅单位加工成本较2011年度下降了19.75%,而2013年第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又再次实现了11.9%的下降,已逼近多晶硅片的生产成本。
“如今,很多垂直一体化企业都明显感觉到了硅片生产环节是他们的负担,这正是因为隆基股份足够专业。”李振国自信的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