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张国宝:风光发电补贴模式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发展

   2014-07-28 新浪财经
60
核心提示:  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于7月28-30日在京举办。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演讲时表示,风电、光伏发电补贴模
  “2014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于7月28-30日在京举办。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在演讲时表示,风电、光伏发电补贴模式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

张国宝在演讲中,以煤电为例阐述了能源领域存在不少计划经济做法的观点。

同时,张国宝表示,全盘否定过去能源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言论有失偏颇,而照搬西方能源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可行。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国宝】:尊敬的王瑞祥会长、尊敬的陆燕荪老部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早晨好!

感谢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能源报社邀请我参加能源经济论坛,5月份,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会议,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听取能源问题的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在短时间内,中央召开了两次最高级别的能源专题会议,表明了中央对能源工作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讲话中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了五点要求,可以归纳为四个革命、一个国际合作,媒体十分关注为什么要把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提高到革命的高度,包含了怎样的重要信息,媒体关注的还有还原能源上层属性,我的理解,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要义,就是要还原上层属性。

能源领域存在不少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做法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能源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无论是生产、运输、价格、项目的审批,都赋予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煤炭会分配运输指标,我们这些过来人耳熟能详。因此,能源的商品属性往往被弱化。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定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管理能源产品的各个专业部门比如石油部、煤炭部、电力部统统取消了。电价异场异价的定价模式变为地区的标杆电价,煤炭价格已经完全市场化,取消了煤炭订货会的形式,那时候全国要开煤炭订货会,我第一次参加的时候,人家告诉我有一万人参加,我听了吓一跳,我说哪有这么大的会,要开一个月。发电领域已经打破了垄断,实现了多家竞争办电的局面。

但是,改革无止境,尽管与二三十年前的计划经济甚至与十年前比较,能源市场化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能源领域存在不少影响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做法,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例如能源领域项目审批,社会呼吁进一步简政放权,能源价格的定价模式仍然偏重于政府的价格部门决定。所以,煤价放开而电价管住的不完全市场机制是煤电矛盾的重要成因,前几年,是煤价涨了,国家怕通货膨胀,不让电涨价,电的意见很大,现在煤价掉的很厉害,电又有很好的盈利,煤又对电很有意见,煤电矛盾始终存在,因为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煤炭价格现在基本市场化了,国家还要给电定价,这些矛盾没有完全解决。

风电、光伏发电补贴模式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

对于风电、光伏发电的定价补贴模式也一直存在着争议,这种模式缺乏鼓励技术进步的市场竞争,将蛋糕大小固化,蛋糕就这么大,为什么说固化呢?补贴就这么多,可再生能源基金现在是每度电1分5,收上来的就这么多,就按这么多补,蛋糕就这么大,做大了没法补。不利于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也使得国家的补贴难以为继,原来的补贴一度电8厘钱,后来不够了,去年又加了7厘钱,再这样下去可能还不够,国家的补贴难以为继。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燃料成本为零,为什么发电成本比燃煤发电还要高?原因在财务费用和设备折旧上,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有必要探索新能源的价格和补贴模式。

在最近李克强总理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董明珠和刘永行的发言都谈到了他们不需要政府补贴,要的是公平竞争,他们的发言值得深思。在这里,我不是不主张政府扶持,要不然会后你们媒体一曝,人家冲着我来了,我声明,我不是不赞成政府补贴,我还是赞成的。但是,应该研究在那些环节上如何进行扶持,新一届政府组成以后,强调简政放权,社会呼声也很高,能源局已经取消了5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发电需要拿到国家能源局审批或者备案的做法,但是,保留了给各省分配年度建设规模的权力,理由是受可再生能源补贴规模的限制,所以不能放开。最近,我到新疆哈密考察,那里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势头很好,但地方政府报怨国家分配给他们的建设规模指标只剩下2万千瓦,而投资上的积极性很高,指标不够分,哈密有个太阳能工业园,一共装机60万千瓦的太阳能,但是21个业主,其中也有香港人,民营和国有都有,每个业主的建设规模也就2万多千瓦,现在指标分完了,还剩2万千瓦,大家都争着要,还想多干点,但是没有指标了,为什么没有指标呢?如果问能源局,能源局说没有补贴了,这些因素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

能源改革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做法

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衡量一个改革方案正确与否的标准应该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别的国家怎么做不是我们衡量改革正确与否的标准,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个标准的能源管理或者电力体制模式,各国都是根据各自的发展阶段和国情以及不同的自然禀赋有着不同的能源、电力管理模式。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有的人习惯把西方的模式作为模板进行比对,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总量大、国土面积辽阔,但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中国必须摸索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发展阶段的能源电力体制,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做法。

全盘否定过去能源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言论有失偏颇

另外,改革应该允许摸着石头过河,看准的就改,一时看不准的,允许再看看,改革是随着发展阶段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革命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讲话中肯定了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办法。他还说我们改革不是为了迎合西方某些人的观点,改革停滞不前是没有出路的,全盘否定过去能源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言论也有失偏颇,不符合实际。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无法解释我们过去三十年特别是近十年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基本支持了快速发展的经济的事实。无法解释能源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取得的成就。中国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能源改革也要重在实践,杜绝脱离实际的空谈,更不要人云亦云,所以,要特别听取第一线企业的意见,不仅要听取各种专家的意见,也要注意倾听企业和处于实际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的意见。

煤电短缺、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过去

同志们,中国的能源事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是巨大的机遇,去年以来我国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能源需求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近年来煤炭、电力产能迅速增加,煤炭价格持续低迷,已经跌入了4时代,什么叫4时代呢?最高的时候秦皇岛下水煤一吨850元,这几年连续下跌,最近495元,有些媒体叫做跌入4时代,这两三年当中价格降的非常快。发电小时数也在下降,连年电力需求旺盛的浙江省火电发电小时数也可能跌到年5000小时以下,煤电短缺、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过去,今后面临的任务更多是调整结构、技术进步、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压缩落后产能,当然,对能源形势的判断也不尽相同,较为宽松的供需环境有利于推行改革的措施,我国油气自然禀赋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扩大国际合作、保障能源安全是必然的选项,几个能源品种当中,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了,而且还在增加,现在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增长非常快,已经到了31.6%,再往上增,很快要接近50%,也完全是可能的,这两样东西完全靠国内自给是有困难的,在这些品种上离不开国际合作。

中国已经是国际能源市场重要参与者和举足轻重的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第五点要求就是国际合作,世界上许多重大事件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能源问题,例如最近的乌克兰问题、伊拉克内战都影响到能源供应和价格,能源每桶油价格在100美元左右或者以下已经持续了两年多时间,但是,伊拉克内战一恶化,一下到了差不多115美元,但是,最近又掉下来了,受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明显。并且像蝴蝶效应波及到世界其他地区。今年我国领导人出访,能源合作都是一项重要内容,都是亮点,中国能源国际合作前景广阔,我们不仅是买进来,也给我国产品和技术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最近,习近平主席访问拉丁美洲,给委内瑞拉增加4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这些都是能源合作中的亮点,中国已经是国际能源市场重要参与者和举足轻重的国家,世界能源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最近出台了包括上述各项能源战略,因为国内很多专家对这样的翻译大惑不解,很多人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翻译过来这么说的:包括上述各项能源战略,我理解,就是能源多元化战略,对于美国这样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有了页岩气革命,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但是仍然需要包括煤、油、气、可再生能源、核能多种能源的多元结构,中国也是这样,在增加低碳能源比重的同时,仍然需要能源的多元结构,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如此,能源问题广泛。

今天的平台,大家可以研讨,我觉得非常好,能源话题太多了,过去的努力,我们已经奠定了能源发展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能源更加辉煌的明天。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