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发展新能源是走出《穹顶之下》的最佳路径

   2015-03-02 腾讯科学
58
核心提示:央视前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可谓红遍全国,尽管谈及的主体是雾霾,但其实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
        央视前主持人柴静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可谓红遍全国,尽管谈及的主体是雾霾,但其实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正是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不妨先从我国发电量以及各种发电形式所占的比重来看一下问题的严重性。

实际上,我国已经赶超美国成为世界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3.5亿千瓦(美国位居第二,为9.3亿千瓦),其中,火电9.15亿千瓦、水电3亿千瓦、风电0.95亿千瓦、核电0.2亿千瓦、其它能源0.2亿千瓦。可见,依靠化石燃料的火电比重达到了68%,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各种细小的悬浮物,包括直接生成的PM2.5,以及由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次生的PM2.5颗粒。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这样的能源结构中的,怎么能拥有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居住环境?我们回到柴静的视频当中,具体看一看。

雾霾是什么?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我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其中PM2.5颗粒是雾霾程度的重要指标。它们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1微米等于1/1000毫米)。

根据柴静调查报告的数据来看,我国PM2.524小时平均浓度值已经大大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北大教授分析说,在北京测到的数据中有15种致癌物,是国际标准值的14倍!在国际大都市,看不见工厂和烟囱,可数值就是这么触目惊心。

柴静在视频中提及了这样一个事实:我国煤炭的消耗量超过了全世界其它国家之和!

柴静调查的结论显示,我国煤炭消费量在2013年就超过了全世界其它国家用煤量的总和。上一个达到这样量级的是,1860年的英国。2013年,我国的煤耗量是36亿吨。其中有3亿吨烧在了河北。我国燃煤和燃油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

柴静提到,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颗粒污染物,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终生暴露的“实验舱”里。在我国,每年因为大气污染,过早死亡的人数是50万。柴静说:“我做过不少污染报道,总觉得好像看到烟筒,看到厂矿才会有污染,所以生活在一个大城市里就无知无觉”。

推动新能源的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新能源有很多种形式,但最有发展潜力的是要数风能、太阳能和核能。

风能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可利用的风能为200亿千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千瓦,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千瓦,共计10亿千瓦。如果这些风能完全开发出来,那么就能基本我国满足目前的电能需求。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所在的比例为7%,仍需要大力发展。

太阳能

太阳能是一种强大的能量,除了核能之外,地球上所有形式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太阳能不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每年到达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辐射能约相当于130万亿吨标准煤,但由于太能能具有分散性不稳定性,需要新技术的介入来规避这种能源形式的缺点。太阳能在我国三种主要的新能源中,是占比最少的。

核能

目前,人类利用核能都是利用的核裂变形式,即铀235原子核发生裂变释放的能量。一千克铀235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煤炭燃烧的能量。美国是核能发电量最大的国家,接近全部发电量的20%;法国是核电比例最大的国家,达到了全国发电量的80%。虽然历史上发生过重大的核电站安全事故,但从总体看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核电站的安全系数越来越高。但目前我国核电所占的比例仅为1.5%。

因此,透过柴静对环境污染煽情的批判,我们要看到其背后折射的其实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改变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才是对雾霾等环境问题釜底抽薪的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