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是煤炭、油气、水利之间三足鼎立的利益之争,现在又加上太阳能,而且代表能源行业的都是实力强劲的国有企业,它们背后又代表庞大的就业团体,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和昨天北京的雷阵雨不同,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Green Peace)发布的一份名叫《江苏有可能》的报告,让可再生能源的前景洒满阳光。虽然目前发电侧的现实仍是煤炭火力发电占据大头,虽然现在汽车领域仍在大量烧着石油,虽然可再生能源的价格还是那么的“高冷”,但是能源的发展一途,从来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正如江苏省底气十足地喊出“有可能”:江苏省完全有能力通过实施智能电网技术,在2020年实现30GW光伏、30GW风电和3GW生物质能的装机量,达到原装机目标的三倍;完全有可能将成本控制到31亿,比起原预计的67亿成本直接锐减至约46%!
这是一幅美好的前景,而实现它,注定会是一段艰难旅程!而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可能是颠覆观念带来的思想碰撞!
在发布会现场,入会嘉宾也不免唇枪舌剑,就能源革命中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未来展开激烈争论!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看来:能源革命是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博弈,国家财政格外给予可再生能源补贴是在维护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而衍生出的新的游戏规则,至于新能源的发展路途如何,还要看接下来的电力体制改革。
能源革命,从字面上讲,“革命”是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我们现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以及2030年能源发展战略,去年在APEC峰会上习主席和奥巴马发布了一个联合声明:2030年非化石能源要达到20%,碳排放峰值也要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讲,做“十三五”规划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到2030年国家设定的这个目标。
现在反过来看,我们到底如何做这个“十三五”规划?是不是跳出以往的思路做?其实不尽然。而且,现在面临的问题更复杂!以往是煤炭、油气、水利之间三足鼎立的利益之争,现在又加上了太阳能,而且代表能源行业的都是一些实力强劲的国有企业,它们背后又代表庞大的就业团体,再往后看又影响社会的稳定。
所以说,这是三大利益集团利益之间的博弈!搞煤的人说“煤可以清洁、可以洗白”,油气说“至少我比你煤还清洁,你可再生能源还贵”。我们看任何事情要辩证地去看,这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一件事情要一分为二,贵和不对是相关的。你说煤便宜,30年前大家可能还在为吃穿住行去考虑,不能饿着肚子搞革命。
改革开放30年后,我们生活质量提高了,大家看到了PM2.5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下一代未来可能都不复存在了。这也是中央为什么提出实现美丽中国。经济强国就完了,干嘛还说美丽中国?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已经非常恶化的状态。
煤在30年前便宜,现在再来看煤、油气,它也不便宜,它已经相当昂贵了。你要说可再生能源贵,30年前它很贵,因为那时候我们还为了吃饱肚子来想办法,今天你要说可再生能源贵就要考虑一下现在的生态环境,我说可再生能源很便宜。
补贴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可再生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中国要鼓励这个产业;另外,它的贵是相对的,比如油气、煤的使用及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迫害成本并没有计算进去,从这个角度看,新能源并不贵!
给可再生能源补贴简单?还是把化石能源开采体系、应用体系做核算,把煤电的价格、油气的价格涨上去简单?我觉得后一种方法更简单,所以我从来不承认给可再生能源补贴,这只是国家暂时没有办法,从财政左兜的钱放到了右兜,但是满足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正在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这个路径。“十三五”规划是各方利益、集团利益之间的搏弈,现在很多问题看不清楚。但是未来要什么大家还是能够达成共识,所以我们在想能不能用一个倒推的情景、倒逼的方法——就是2050年实现美丽中国。
按照我的假设,它是两个梦:一个是经济梦,一个是生态梦。经济梦好说,GDP跟发达国家比,2050年人均多少美元,这是很容易算的帐。但是生态梦怎么算,生态环境的恢复应该怎么算?
我们开发了自己的两个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进行测算。因为可再生能源不可能是一天、两年、三年,一个能源产业可能需要20年、30年甚至40年。我们根据现实的情况,对路径进行了个分析。比如2020年,现在大家都知道规划目标风电是2亿千瓦还是2.5亿千瓦,现在又升了,还没公布,反正至少要达到2亿千瓦,太阳能要达到1.5亿千瓦。
在我们的研究里,也根据现行的电网现状、交流交换的能力做了一个分析,就是2020年风电应该至少要达到3亿千瓦以上的装机,太阳能要达到2亿千瓦以上的装机。相对整个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在2025年之前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发展过程。在路径中期,2025年以后特别是2030年,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将是爆发的时期。
那时候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完成了,电力市场已经建立起来了,而且中央提出2020制造强国,一年装1亿千瓦的风机应该是没有问题。所以从路径角度,这是我们根据现行情况做了一个设计。我个人认为,这个没有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