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电能替代在我国的实施情况,其发展潜力又将如何?
王抒祥:电能替代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即发电环节由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发电,使用环节则是以电代柴、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在发电环节,近年来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装机快速增长,清洁能源发电量比重显著提升。以四川为例,自2012年以来,每年新增水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到2017年将达到8000万千瓦,川西高原丰富的风电和光伏资源也将迎来一轮快速发展。但是在终端能源消费方面,我国煤炭占比依然较高,电能占比还不到30%,导致清洁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不过,我国工业、商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电能替代潜力非常大。据测算,如对全国各行业用能领域推广电能替代措施,到2015年累计替代电量可达到1000亿千瓦时,2020年可达到10000亿千瓦时,按50%电量由清洁能源生产,累计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3000万吨,二氧化硫117万吨,氮氧化物117万吨。
所以,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既可以提高用能效率,也能够减少排放,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改善大气环境。
记者: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助力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战略,从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抒祥:尽管电能替代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推进力度和国家“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来看,还有较大差距。
因此,我国有必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大力推动电能替代工作。
针对电能替代工作,目前国家层面缺乏配套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能效考核机制还不完善,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为此,建议将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电能替代纳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同时,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出支持电能替代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电能替代工作。如制定城市限制性环保政策、完善峰谷电价政策,建立电能替代项目的财政补贴政策等。同时,建议国家将电能占当地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纳入地方政府节能减排指标体系中量化考核,从机制上保障电能替代工作顺利推进。
记者:为了更好地推进电能替代,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电网企业如何应对?
王抒祥:当前,我国清洁能源发展已经遭遇到了电网结构的瓶颈,导致弃水、弃风、弃光现象十分突出。以四川为例,据预计,即使在外送通道顺畅、受端全额消纳的理想条件下,四川省今年仍将发生弃水电量200亿千瓦时,相当于多消耗六七百万吨标准煤。因此,统筹规划能源基地和电网建设,使清洁能源装机和电网优化协同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设想,四川省要打造成为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
同时,四川作为华中电网最西端,承接疆电的区位优势明显,更是未来藏电外送必经之地。随着“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四川或者西南地区正是中线和南线的交会处,该地区的清洁能源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从全国能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十三五”期间应规划构建西南电网,建成以四川电网为枢纽的跨省区、互联互通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大平台,优化整合地区能源资源,打造更为坚强有力的西电东送送端,进一步优化中东部地区用能结构,持续深化能源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国家低碳绿色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