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北京市7条高速将建充电桩 服务费标准正在研究

   2014-06-11 北京日报
61
核心提示:近日,首发集团、京投公司、公联安达公司、金地停车管理公司等单位分别与市电力公司签署建设协议,北京市将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

近日,首发集团、京投公司、公联安达公司、金地停车管理公司等单位分别与市电力公司签署建设协议,北京市将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P+R”停车场、桥下空间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等区域的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以解决消费者“里程焦虑”。

6月内,北京市500个公共充电桩建设全部启动,加上已经建成的400多个充电桩,五环内“5公里半径充电网”将在年内如期建成。

摇号新能源车仅上牌320余辆

2014年2月26日、4月26日,北京市两次共配置新能源小客车指标6664个,单位和个人各3332个。私家车方面,第一期个人1428个指标全部直接配置,第二期个人摇号配置指标1904个。

虽然配置给个人3000余个指标,但截至目前,摇号配置的新能源汽车上牌共320余辆,其中5月上牌216辆,上牌数量不及摇号中签数量的十分之一。不仅如此,本月将进行第三次新能源汽车指标配置,申请者数量首次出现下降。

据有关部门分析,上牌比例低一方面与指标“6个月有效期”有关,还与“里程焦虑”有关。许多中签者尚在等待和观望,看是否有更合适的车型推出,同时忧虑新能源车的续航能力,怕充电桩布点不够,新能源汽车跑不远。

丰富车型,加快充电桩建设,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表示,目前,北汽E150EV、比亚迪E6、江淮和悦iEV等车型已实现销售并进行车辆交付;比亚迪腾势已于5月份开始接受预订,上汽荣威E50预计7月份进入市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供应将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政府主导建设布局合理的公用充电服务网络,以及通过政策引导建设规范有序的自用充电设施等工作也在推进。

高速路今年建14处充电桩

张继红近日透露,今年北京市将在7条高速公路建立公共充电桩,包括京哈、京开、京沪、京承、京藏、京港澳、机场南线。新建的充电桩都位于高速公路在北京市区域内的服务区中,共有14处。

据北京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有关负责人介绍,高速公路上的充电桩以快充为主,半个小时就能充满80%的电,续航里程可在100公里以上。因为纯电动汽车堵车时耗电较少,这样,开着纯电动汽车去郊区,也不用担心续航里程不够,半路“趴窝”。

另据介绍,今后北京市还将与周边省市协商,加速推进建设京津冀一体化充电服务网络。届时,纯电动汽车将可以走得更远。

同时,北京市还将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开展路灯充电桩、太阳能充电桩和立体停车库充电设施示范运营。

新能源车自动导航充电桩

今后“P+R”停车场、桥下空间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将广泛建立充电设施。目前,本市已完成100个快速充电桩及300个慢速充电桩建设,到2014年底将全面完成1000个充电桩建设,在五环内初步建成5公里半径快速充电网络。

除加密充电网络,未来的充电设施也将更加智能。全面建成智能充换电服务管理平台后,能够实现充电桩状态实时查询、充电预约功能、充电导引等功能,方便公众预约、查询。“我们将鼓励汽车企业将充电设施的信息内嵌到导航设备内,并且定时更新数据。”市科委新能源与新材料处处长许心超说,“这样,汽车报警电量低的时候,自动就能找到当前位置附近或者目的地附近的充电设备,并导航行车路线。”

充电服务费标准正在研究

张继红表示,在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初期,超前规划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规模化推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未来,本市还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充电站建设。“要允许收取充电服务费用,目前正积极研究收费标准。”

在张继红看来,调动社会力量全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快推动形成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市场化机制,才能最终让电动汽车市场活跃起来。按照规定,政府主导建设布局合理的公用充电服务网络,将给予充电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0%的市政府固定资产补助资金支持。

许心超表示,社会力量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可以广泛地分布在首都机场等交通枢纽,以及加油站、公园、商超停车场等地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