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汉能李河君:薄膜驱动供给侧改革,移动能源为“十三五”添动力

   2016-03-03 中国能源网
60
核心提示:随着两会召开在即,供给侧改革或将成为最热的讨论主题,而能源则是重中之重。移动能源有助于我国能源行业创新发展,为国家推进供

随着两会召开在即,供给侧改革或将成为最热的讨论主题,而能源则是重中之重。

移动能源有助于我国能源行业创新发展,为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新的动力。“鉴于我国移动能源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阶段,需要尽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这需要国家更大力度的鼓励和支持。”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河君对媒体表示:“希望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基金等途径加大对薄膜发电高端装备国产化、先进薄膜电池基地建设、ICI等先进封装技术的扶持力度,把我国移动能源产业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新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将引发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当下,我们能源发展面临着多种挑战:传统能源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终端能源消费清洁替代任务艰巨等重大挑战。移动能源有助于我国能源行业创新发展,为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新的动力。

“移动能源就是以可移动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与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的供应。”李河君介绍到。

这其实也是分布式发电进一步小型化、分散化的应用形式。移动能源使得能源无处不在,传统的集中式发电、高电压远距离输送模式,变成每一个个体都是发电主体,能源利用变得更方便、更便宜、更环保、更智能,将引发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一场革命。

移动能源的关键之处在于薄膜发电技术。得益于其轻柔薄等特质,薄膜芯片能够被用在电动汽车、无人机、手机、户外用品、航天器等领域,最终形成用电供电一体化的集成终端产品。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借助高效薄膜发电技术提供能源供给,太阳能全动力汽车可以做到环境零污染、使用零排放。利用太阳能自充电,还可以减少电网改造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缓解充电高峰压力。2009-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25%,2015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预计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年销售量将达到420万-480万辆,太阳能全动力汽车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移动能源+”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体现了“移动能源+”产业所蕴含的开放经济、共享经济特性。据测算,到2020年,移动能源产品潜在市场总规模达6万亿元,可以成为“十三五”期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移动能源技术已经成熟,成本正在快速下降

汉能先于全球同行做出了“移动能源是世界太阳能发展新趋势”的战略判断,并通过全球技术整合和自主创新,推出了一批移动能源创新产品,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目前,汉能的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已超过16.5%,砷化镓(GaAs)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超过31.6%,均为全球第一。随着大规模市场应用、技术工艺的提升优化和装备国产化,移动能源产品成本将快速下降,走进千家万户。凭借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广阔的市场,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移动能源产业的领导者。

同时,对于国家而言,移动能源也非常重要。移动能源具备“高科技+能源”双重属性,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涉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项;在“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中涉及新材料、电力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三大项,产业带动力强。移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改变传统能源的原料运输和发、输、变、配方式,促进人类工业化流程再造。因此,国家已经出台了“领跑者计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5年)》等政策支持移动能源的关键技术——薄膜发电技术。

但鉴于我国移动能源产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阶段,需要在国家更大力度的支持和鼓励。因此,李河君希望国家可以通过专项基金等途径加大对薄膜发电高端装备国产化、先进薄膜电池基地建设、ICI等先进封装技术的扶持力度,把我国移动能源产业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