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可再生能源“走出去”仍需政府护航

   2013-12-24 机电商报
47
核心提示:12月3日,中国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协会、企业、金融界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所面

12月3日,中国可再生能源海外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协会、企业、金融界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我国新能源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竞争力,更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来促进新能源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他指出,对于中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需要加强国外市场政策、法规、标准的研究,加强统筹和信息共享,建立由国家能源局牵头,并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走出去”体系,从而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水、风、光发展领先

作为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基础,我国新能源产业技术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无论是水电设备、风电机组、还是光伏电池生产制造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上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水电规模多年居世界首位。2012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接近2.5亿千瓦,发电量达到6000亿千瓦时。对于风电,我国已经进入大规模的发展阶段,资料显示,2012年底,风电装机并网容量达到630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占我国全部装机的5%,成为仅次于火电和水电的第三大电源。而太阳能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2006-2012年的6年时间里,却有着飞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光伏发电的并网装机已经达到650万千瓦,年发电量50亿千瓦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机组制造国,2012年已经达到2320万千瓦的规模。目前我国已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的工程关系,在东亚、东南亚、非洲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同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水电设计、咨询、施工、项目开发企业,带动了水电设备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

除了水电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我国风机制造亦取得不少成绩。从1.5兆瓦到5兆瓦的机型都已经实现商品化,在满足国内风电场建设的同时也在以一定规模出口到海外。此外2012年,我国风机总产能超过2500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风机制造产业基地,关键技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在光伏领域,我国已经有6家光伏制造企业进入世界前十名,硅片和光伏电池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成本和质量优势。近些年,我国光伏电池产品出口比例都保持在70%以上,特别是在2006-2010年的5年时间里出口比例高达90%以上。

破解可再生能源“走出去”难题

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硬件”设施完善,海外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梁志鹏认为,在可再生能源“走出去”的过程中首先缺少政府的配合、行业的协调指导和系统的政策支持,并且水电、风电、光伏普遍存在国际融资难、保险渠道不畅等困难。此外,风电和光伏的国内技术标准和国际存在一定差距,国内的认证体系和国外认证体系有差别,认证体制不健全,对外的政治环境和法律法规不熟悉,皆影响着项目的进度和市场。

而面对当前可再生能源企业“走出去”融资难的现状,中国民生银行贸易金融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心能源业务负责人包育栋认为,中国的产业政策很到位,对企业“走出去”也非常支持,但是中国很多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不易获得信贷。金融机构在投资一些电站的时候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项目所在国的发展规划、市场准入、补贴政策、电网售价、环保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和考察,充分评估项目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和不可控因素,事先做好应急预案。而这些复杂的调查延长了审批周期,导致企业在项目进展中没有足够的现金流。

对此来自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李巍也表示,与国外金融机构相比,国内的金融机构并没有明显优势。一个原因是融资成本,另一个原因是担保方面的要求不同。他希望国内的金融机构能够增加海外收购贷款业务的相关能力,并从担保结构上进行改革。

李巍还认为,国内公司需要利用一些平台建立海外子公司,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生产环境,以这种方式来增加国外业主的信心。而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则要加大研发支持力度,确保技术投入,使研发生产和应用一体化,以快速进行风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同时要逐渐建立各类产品型号的研发和检测平台,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不同需求。此外,她还表示,在海外投资过程中,要聘请熟悉行业、能够开拓市场的业务员,在当地成立相匹配的海外机构,寻找熟悉当地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合作伙伴,以此来规避项目风险。

作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电力行业“走出去”尤为重要,对此,政府和国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梁志鹏表示,要加强政府统筹,科学开展水电、光伏产业目标市场研究,形成中长期的国际市场战略规划,有序开展市场巩固和开拓工作。国家应加强对水电和光伏产业的协调,并组织有关行业协会、骨干企业,针对重点国际目标市场区域和水电、风电、光伏重点领域研究若干合作重大机制和“走出去”发展模式,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有重点、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合作。他还强调未来要以拓展水电国际市场、巩固太阳能国际市场、开拓风电国际市场为重点。同时要着力提升新能源产业的话语权,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重点推动风电、光伏产品检测认证和国际合作互认机制,并支持基础较好、技术先进的检测认证机构、新能源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提高制定国家标准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建立高效的新能源企业“ 走出去”的服务机制,建立国家能源局牵头的“走出去”体系,成立联合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走出去”信息共享,建立新能源企业海外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国外政府项目招标等信息的发布渠道,共同为中国可再生能源“走出去”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