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DNV GL: 截至 2050 年, 我们的世界能源系统模型表明,洁净的电气化世界触手可及

   2017-10-19 中国能源网
62
核心提示:行业影响报告能源转型前景展望:可再生能源,电力和能源利用提出了能源转型对全球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 到2050年,电力消

· 行业影响报告“能源转型前景展望:可再生能源,电力和能源利用”提出了能源转型对全球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影响

· 到2050年,电力消费将增加140%,全球发电量的85%预计来自可再生能源

· 结果仍然不能充分满足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为达到气候目标,DNV GL定义了改变能源系统的关键行动

中国北京,2017年10月17日 - DNV GL今日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发布了首个中文版的能源转型前景展望(ETO):可再生能源,电力和能源使用。行业影响报告是DNV GL新能源转型展望出版物的一部分。该报告回顾了全球能源需求和能源供应情况,并总结了对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部门以及大型工业能源用户的影响。

根据DNV GL的世界能源系统建模,一个资源丰富,更加洁净的能源时代引领着我们。在预测期内全球报告中的主要发现包括:

· 到2050年,用电消耗量增长140%,成为最大的能源载体,仅次天然气。其他能源载体如煤炭显著下降,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仅略有增加。

· 2050年全球发电量的85%来自可再生能源 - 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将提供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电力,其次是陆上风电,水电和海上风电。

尽管前景乐观,报告发现我们目前还没有按既定的方向实现《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

DNV GL预测,到2041年,人类将耗尽2°C的碳预算(可以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不引发危险的气候变化),指出到全球变暖高于工业化前水平2.5°C 这个水平,可能会导致危险的气候变化。

用电量的增长是加速全球脱碳化程度的一个推动力。这包括电动汽车的快速吸收,节能减排。 DNV GL预测,电动汽车将在2022年实现与内燃机的成本平价,到2033年,全球一半的新轻型汽车销售将为电动汽车。

DNV GL- 能源首席执行官,Ditlev Engel表示,“我们的报告显示,能源行业比其他任何一个都具有更强大的管理世界碳预算的力量和知识。直到2050年,能源需求的电力份额将从18%增长到40%,但这种转型的速度不够快。 通过热和运输的脱碳加快加速将是制止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措施。事实上,所有行业都应该最大限度地运行脱碳。然而气候挑战不仅是工程挑战,也是对管治的挑战。我们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最大限度地运行脱碳。”

要实现低碳世界的目标,没有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相反,本地和全球必须采取多项可实现的行动,涉及能源部门和跨行业之间的合作:

行动1:更大更早地采用可再生能源

•协助海上风电的发展

•推动数据分析,优化风能,太阳能,电网和能源利用的性能

•投资于系统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强劲的电力供应

•提供灵活性,平衡性和成本效益的集成解决方案

•优化电网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增长

行动2:大规模和初期的热电联运

•推动吸收脱碳的热量

•更广泛地采用有助于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

行动3: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

•投资战略能源管理

行动4:改变个人行为

•提高公众接受程度以塑造消费者行为

•发放补贴

DNV GL的ETO报告由专门的研究团队编制,集合了来自集团内外数百名能源专家的意见。该报告基于所有相关部门提供的大量事实依据调整战略,并大胆地作出循证决策,改变能源系统。

关于DNV GL

DNV GL是一家全球性的质量保障和风险管理公司。在秉承捍卫生命与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的宗旨下,我们推动客户业务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为海事、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入级、技术保障、软件和独立的专家咨询服务。我们也为各行业的客户提供认证、供应链和数据管理服务。

结合技术、数字和运营方面的专长、风险管理方法和深厚的行业知识,我们帮助客户建立决策和行动的信心。我们在研究和协作创新方面不断投入,为客户和社会提供运营和技术方面的远见卓识。

成立于1864年,DNV GL如今在100多个国家运营,我们的专家致力于服务广大客户,共同打造一个更安全、更智能和更绿化的未来。

在电力和可再生能源行业

DNV GL为能源价值链提供世界知名的测试和咨询服务,包括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 我们的专业服务涵盖陆上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常规发电、输配电、智能电网和可持续能源的使用,以及能源市场和规范。我们的业务专家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访问了https://www.dnvgl.com/cn/energy/解更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