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两会委员热议“三弃”难题的解决之道

   2017-03-09 亮报
45
核心提示: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要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

今年全国两会,清洁能源发展问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看他们如何看待“三弃”难题。

“三弃”难题里的木桶效应

解决“三弃”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正如木桶想灌满水就不可以有一块短板,政府、电网和新能源企业的努力缺一不可。政府做好引导,新能源企业不要盲目投资,电网加强消纳,各界共同努力,“三弃”难题一定会好转。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大篇幅提到去产能问题: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与能源结构调整紧密相关。作为未来清洁能源增量的主体,风能、太阳能和天然气等的发展是未来能源消费结构变革的抓手。大力发展和消纳清洁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无疑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雾霾已经对群众健康及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成因之一就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从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看,火电装机占比67.9%,清洁能源综合占比只有32.1%。李河君认为,只有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调整,才能有效解决雾霾难题和促进环境保护。

然而,过去一年,清洁能源的消纳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弃风、弃光、弃水现象时有发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去年,我国弃风、弃光、弃水很严重,造成了大量清洁能源的浪费,很让人痛心。我们将推进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其中关键就是要提高核电等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董事长贺禹在科技界小组讨论中提到,“地方经济要增长,自然会本能地照顾当地企业,使各省间壁垒严重。有地方利益的保护,跨省输电送电无法协调,这确实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全球太阳能理事会主席朱共山在结束小组讨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家电网在消纳清洁能源方面所做的努力有目共睹,做了非常大的贡献。我认为,解决‘三弃’难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新能源的投资者,朱共山说:“我们投资者也要看清市场在哪里,要跟着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走,可以略有超前或同步,但不能在无法消纳和送出的地方盲目投资建设新能源,否则就会出现问题。盲目建设产生的后果,投资者应该承担责任。”

朱共山告诉记者:“我国用能市场在东中部,但是风、光资源在西部,有风、光的地方没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风、光不好。解决‘三弃’难题,政府做好引导,新能源企业不要盲目投资,电网加强消纳,各界共同努力,这个难题一定会好转。”

在如何解决“三弃”难题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有着自己的思考:“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结构问题,一个是系统问题,二者不可偏废。过去,我们单独讲能源结构比较多,比如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占比是多少,现在我们还要从消费端、需求侧的角度去考虑,哪里需要布局哪里,要有全局的眼光。”

在这一问题上,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持相似观点。“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要有全局观,要从制度、政策、监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光伏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执行情况的监管和考核,定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情况进行专项监管。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也可以有效缓解‘三弃’。”他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