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在G20中可再生能源投资吸引力为最高级

   2016-09-02 北极星电力网
77
核心提示:在G20领导人峰会召开前夕,今天NGO组织气候保护透明联盟Climate Transparency 在北京发布了一份报告,《向绿色前行(从棕色到绿色

在G20领导人峰会召开前夕,今天NGO组织气候保护透明联盟Climate Transparency 在北京发布了一份报告,《向绿色前行(从棕色到绿色):G20 国家的低碳经济转型之路评估》,对G20国家的低碳经济转型进行评估。

报告指出,目前,20国集团已经开始在正确的方向前进,但它们还需要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做出更多的努力, 尤其是在煤电的扩张和气候政策的领域 。

在中方倡导和各方支持下,今年4月的协调人会议发表了G20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主席声明,各方承诺尽早签署《巴黎协定》,并尽早完成国内审批程序。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吸引力和能效方面被评为最高级别

Climate Transparency 的联合主席Alvaro Umaña说,“20 国集团已经证明,它可以灵活地在经济问题上采取行动,所以我们也期望这些国家也能在气候领域做的一样,”他是哥斯达黎加前环境和能源部部长。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是“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故事”。G20 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自2008 年以来增长了18%。其中,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投资吸引力和能效方面被评为最高级别。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支撑了这一结论:今年前7个月,国内新能源发电量增长了19.2%,高于全部发电量增速17.2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比重不断提高,前7个月,新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为8.8%,同比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中国,G20峰会的主办国,已经意识到气候问题的紧迫性。Climate Transparency的这份评估也显示,中国正在采取比其他国家更多的行动。据此,该NGO的共同主席Peter Eigen称,中国在G20 峰会上的气候领导力可以帮助世界进入安全的道路,远离气候变化带来的的最坏的结果。

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等人近期撰写的文章《G20杭州峰会: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也提出,中长期来看,通过推动G20的顶层设计和框架建设,中国与其他成员一起可以将G20改造成为全球能源与气候治理最重要的指导机构与协调中心。

阻碍G20国家去碳化的重要障碍首先是煤炭

报告指出,G20经济体能源强度和碳强度均在下降。然而,这些积极的趋势还不足以补偿增加的经济活动,这导致了在 G20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整体增加。

从1990年到2013年,G20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56%。按照巴黎协定的描述,如果全球气温上升是要保持“低于2 ℃,并努力追求实现低于1.5 °C 的目标”,那么G20绝对排放量必须在不久的将来大幅度减少。

人均排放的轨迹的结果更加积极一些。20 国集团的平均能源相关的人均排放量在2013 年是5.7吨二氧化碳当量/ 年,仅略微高于前一年,增速慢于总量的增速。但估计表明,如果使得全球气温上升保持低于2 ℃,能源相关的排放到2050 年必须达到人均约1 至3 吨二氧化碳当量/ 年。

阻碍G20国家去碳化的重要障碍首先是煤炭。大多数G20 国家在一次能源供应方面严重依赖煤炭,且正规划大量的新的煤炭发电厂。如果建成,煤炭产能将几乎翻倍,温度上升将不可能控制在2 ℃以下,更不用说1.5 ℃的目标。

另外,G20国家的化石燃料补贴仍然是普遍的。尽管在2009 年,G20 国家领导人承诺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但事实上所有G20 国家依然在补贴他们的化石燃料行业。特别是G20 国家中的发达国家,其补贴远远高于他们的国际气候融资贡献。ODI的数据显示,G20国家在2013-2014年,平均每年向化石燃料生产提供了700亿美元的补贴。

报告还指出,G20国家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INDCs )仍远远不够:作为一个整体,G20国家需要在2030年将现有的排放进一步减少85%——是他们现有承诺的六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