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清洁能源进入农村供暖市场

   2017-11-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70
核心提示:由于散煤燃烧是导致雾霾天频繁出现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地利用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取暖,成为我国北方各省市治理

由于散煤燃烧是导致“雾霾天”频繁出现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地利用“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取暖,成为我国北方各省市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不仅仅是国家“禁煤区”京津冀三地在力推“清洁供暖”,处于非“禁煤区”的山东省,也在推动“清洁供暖”工作。

稳推清洁供暖 多种供暖方式等待评估

作为山东省村镇建设“七改”工作之一,虽然不属国家“禁煤区”,但山东省力推农村清洁供暖,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人士的高度关注。很多人都想知道:在北京市被大量应用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河北已经大量应用的“燃气采暖热水供暖系统”是否也会在山东省得到应用?

对此,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山东住建厅”)村镇处处长杨建武介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地区供暖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有关“合理选择农村供暖能源”的部分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根据山东省农村地区不同的建筑特点,给出了选择清洁型供暖方式的指导意见:

在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只需间歇供暖的公共服务设施中,优先选择以电能为热源的电暖器(直热热式或蓄热式)、电热膜或发热电缆、空气源热泵。

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以天然气为热源的燃气采暖热水炉、集中供暖锅炉。

在热力管网无法覆盖的农村新型社区,推广以太阳能、电能、空气热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为主要热源的供暖系统。

在普通农村地区,推广以电能、清洁煤炭、洁净型煤和秸秆压块为热源的供暖系统。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作为山东推进农村清洁供暖工作的牵头单位,山东住建厅在该省5个县、12个试点镇中组织安装或铺设了多种供暖系统,包括海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和“太阳能-壁挂炉-地暖”供暖系统。根据“试点先行,统筹推进”的原则,本次供暖季结束(3月)以后,山东省住建厅将联合相关单位对这些供暖系统的环保性能、初投资、运行费用进行综合评估,然后确定适合在整个山东推广的供暖方案。

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山东省上述试点镇中的公共建筑要全部实行清洁供暖;到2018年底,山东省全部幼儿园、中小学、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和农村新型社区冬季要全部实行清洁供暖;到2020年年底,山东全省70%以上的村庄冬季要实现清洁供暖。

欢迎能源公司进入山东供暖市场

推动清洁供暖,资金是关键。如果参照北京市在推动“煤改电”、“煤改气”过程中的财政投入,结合山东省农村人口的数量是北京市农村人口数量十余倍的情况推算,山东省在农村清洁供暖方面的投入所需要的资金可能达高1万亿元人民币。需要巨量资金投入的清洁供暖。山东省该如何推进?

对此,杨建武说,“指导意见”中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为基本原则,明确了“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的保障措施:由山东省财政厅对农村供暖试点县(市、区)、乡(镇)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并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奖补政策;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奖补、贷款贴息等激励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有效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农村清洁供暖技术研发予以支持;放开农村供暖市场,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供暖领域,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解决项目融资问题。

对于“指导意见”中的“奖补”政策,杨建武以对待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推广为例进行了解析。

杨建武说,山东省目前实施“奖补”政策的主体,是山东的省、县(市、区)、乡(镇)三级行政机关。对于不同的供暖系统,上述三级行政机关以什么样的比例进行“奖补”,还有待细化。另外,对于某种供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到底“补”什么,也有待明确。杨建武以空气源热泵的安装和运行为例分析说,政府的“奖补”方案可能会有多种:一、仅对这一系统的初装费进行补贴;二、仅对该供暖系统的运行费用进行补贴;三、对初装费和运行费都进行适当补贴。

杨建武强调说,不管采用哪种方案,都必须尽量惠及大多数村民。比如,对于家中采暖面积接近、分别安装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和电暖器供暖系统的两户村民,政府在对其“奖补”之后,应确保他们各自在自家采暖系统上的初投资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运行费用之和,整体上比较接近。

对于社会资本进入农村供暖领域,杨建武以记者关心的海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光伏发电供暖系统为例,表达了“欢迎”的态度。杨建武说,欢迎相关能源公司前来山东为某些区域的村民建设海水源热泵供暖系统并参与该系统的运营、管理。也欢迎光伏发电企业前来山东租用村民的屋顶发电,并为村民的供暖用电提供支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