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球风电和太阳能成本加速下降 煤电在中印两国难以为继

   2017-06-16 彭博新能源财经
53
核心提示: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出炉的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报告显示,太阳能发电及陆上风电成本将在2040年前分别进一步下降66%及47%,可再生能

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出炉的新能源市场长期展望报告显示,太阳能发电及陆上风电成本将在2040年前分别进一步下降66%及47%,可再生能源将在2030年前实现比大多数化石能源电厂更低的运营成本。

2017年6月15日,伦敦和纽约–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今天发布的重要独立预测,太阳能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将在自今至2040年的新增发电技术累计投资总额10.2万亿美元当中占据近四分之三。

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长期预测报告《2017年新能源展望》显示,全球电力系统的低碳化进程相比去年的预测结果更为快速– 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将在2026年达到顶峰,2040年的碳排放水平相比2016年进一步降低4%。

彭博新能源财经《2017年新能源展望》报告的主要作者Seb Henbest表示: “今年的报告显示出全球电力系统的绿色化势不可挡,这得益于太阳能和风电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包括应用在电动汽车内的等多种电池技术在平衡电力供需中日益增强的作用。”

《2017年新能源展望》报告由彭博新能源财经65名资深能源分析师组成的主力研究团队历时8个月完成建模及分析。报告完全基于各国的储备电力项目、发电经济效益预测以及电力系统动态分析。本报告假定当前补贴到期后全球能源政策不会发生变化。

以下是今年预测报告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 太阳能和风电将主宰未来电力系统。我们预计新增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总额将在2040年前达到7.4万亿美元 - 占全球新增发电投资总额10.2万亿美元中的72%。其中,太阳能投资占2.8万亿美元,装机容量将跃增14倍;风电投资占3.3万亿美元,装机容量将增加4倍。到2040年,风电和太阳能将占全球装机总容量的48%及发电量的34%,分别较目前的12%和5%有巨大提升。

˙ 太阳能将为煤电带来更大范围的挑战。当前光伏发电的平准化成本仅为2009年的四分之一,预计到2040年将进一步下降66%。到2040年,一美元可以购买相当于现在2.3倍的太阳能电力。太阳能在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已经至少与煤电价格持平。到2021年,中国、印度、墨西哥、英国和巴西的太阳能价格将同样低于煤电(关于平准化成本的定义请见下文说明)。

˙ 陆上风电成本快速下降,海上风电成本下降更快。得益于开发经验日益丰富、竞争加剧、风险降低、大型项目和大型风机的规模经济效应凸显等因素,海上风力发电成本将在2040年前大幅下降71%。与此同时,陆上风电成本将在过去8年已经下降30%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47%,这归功于风机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及更精简的运维流程。

˙ 中国和印度能源领域蕴藏4万亿美元投资机会。到2040年,中国和印度将分别在全球发电领域累计投资中占到28%和11%。亚太地区在发电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将基本相当于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总和。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将各占近三分之一、18%为核电投资、10%为煤电和天然气投资。

˙ 电池等新型灵活性容量将助力可再生能源发展。我们预计现阶段到2040年之间,用于储能系统的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至少达到2390亿美元。电厂级储能电池在灵活调峰领域与天然气发电装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家用与工商业小型光储系统将在2040年前占到世界储能总容量的57%。我们预计可再生能源的普及率至2040年在德国、美国、中国和印度将分别达到74%、38%、55%和49%。

˙ 电动汽车将支撑用电需求并助力电网平衡。到2040年,电动汽车产生的电力需求将分别占欧洲和美国发电量的13%和12%。电动汽车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峰时和批发电价处于低位时灵活充电,将有助于电力系统更好地消纳太阳能和风电等间歇性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推动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在2030年前下降73%。

˙ 家用光伏系统受到业主青睐。到2040年,屋顶光伏将在澳洲、巴西、德国、日本、美国和印度的发电量中分别占到24%、20%、15%、12%, 5%和5%。加之大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现有大型煤电和天然气电厂的需求将受到挤压。尽管电动汽车带来的用电需求有所增加,这些大型化石燃料电厂仍将面临盈利压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