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21世纪电力伙伴关系”及“太阳能风能多边工作组”边会在京召开

   2017-06-27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64
核心提示: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CEMs)在北京召开期间,21世纪电力伙伴关系(21CPP)和太阳能风能多边工作组(MSWWG)作为CEMs框架下的重要

在第八届清洁能源部长会议(CEMs)在北京召开期间,“21世纪电力伙伴关系(21CPP)”和“太阳能风能多边工作组(MSWWG)”作为CEMs框架下的重要倡议(长期工作组)于6月6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了边会,探讨了21世纪电力系统变革方向、风能和太阳能的未来竞争力和对系统转型的引领作用。这也是上述两个倡议在中国国家能源局正式加入后的首次清洁能源部长会议边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协办了21CPP和MSWWG边会并在边会上发言。

21世纪电力伙伴关系(21CPP)边会21世纪电力伙伴关系(21CPP)边会的主题为“电力系统转型:可再生能源并网,市场设计与电力系统规划”。中国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安丰全副司长、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秘书处主任Christian Zinglersen、美国国务院能源转型助理部长Griff Thompson、英国儿童投资基金会Kate Hampton及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赵勇强等多位重要嘉宾发言并参与讨论。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安丰全副司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并把建立绿色、低碳、安全和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作为当前能源转型的目标。电力系统的转型是中国能源转型的核心与重心。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一方面不断建立完善绿色低碳电力体系,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提高火电机组的效率及灵活性。21世纪的电力系统和电力市场,应该适应大规模波动性可再生电源并网要求。中国希望通过21世纪电力伙伴关系等国际合作机制,更好的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智能电网、储能及电动汽车等多种手段的积极作用,更好的破解可再生能源并网难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电力市场机制。在围绕“电力系统改革当中面临的挑战”的讨论中,发言嘉宾表示,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目标的长期能源转型需要政策与市场的共同驱动,从而实现“资源可持续、环境要友好、安全可靠供给、经济可承受”,技术、政策、市场、管理模式创新需要多管齐下,实现多维度的全面转型。此外,要充分发挥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作用,保障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跨境基础能源互联互通设施后的能源安全。

在“电力系统转型的市场设计”环节,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赵勇强指出,未来电力系统将以波动性电源、分布式发电需求响应及跨部门融合为主要特点;而完善的电力市场就是要打破垄断、促进竞争、加强系统灵活性。GO15主席Alain Steven强调了电力系统转型中政府的重要作用,电力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实施,强化地区之间的联系,提高电网可靠性,并克服电网惰性。美国国务院能源转型助理部长Griff Thompson在发言中提到,包括科技、外交和能源在内的美国多个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牵涉经济体系、政治体系以及社会机制的能源及电力系统转型。本届美国政府将同往届政府一样,与21世纪电力伙伴关系的各成员一道,继续致力于建立低碳、绿色、高效的电力系统及能源服务体系。太阳能风能多边工作组(MSWWG)边会太阳能风能多边工作组(MSWWG)边会主题为“加速清洁能源转型的能源愿景:聚焦风能和太阳能”。丹麦能源、气候与公共设施部部长Lars Christian Lildeholt、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梁志鹏副司长、德国经济能源部能效与供热司司长Thorsten Herdan、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处处长Paolo Frankl,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创新技术中心主任Dolf Gelen及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等出席会议并发言。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风能和太阳能发展势头良好,未来潜力巨大。当前,面对能源转型大趋势,中国致力于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通过技术进步和政策进一步降低风电、光伏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和竞争力;在东部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在风光资源充沛的北方建设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利用水电、光热等技术实现调峰,通过特高压电网提高跨省跨区消纳能力。此外,中国还重视风电制氢及供暖,提高本地消纳能力。希望通过MSWWG等机制和专门技术合作研究,与德国、丹麦等国加强技术和电力市场的持续经验交流分享,在更大的范围内消纳和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陶冶介绍了在英国儿童基金会持下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丹麦能源署和德国能源转型智库Agora和德国能源署开展的“可再生能源推动中国能源革命研究”项目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2017)》的初步研究成果,指出随着风电和光伏在今后数十年中从补充能源到支柱能源发生变化,我们要重新思考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系统的发展思路,评估风电和光伏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贡献,把追求高容量价值、高贡献价值作为长远重要要求,而且高的系统价值能够使风电、太阳能发电获得更高的电力市场交易价格。会上发言及参与讨论的嘉宾普遍认为,风能及太阳能由于技术不断进步,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平价上网初具基础,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经济、环境优势显现,正在进入由补充能源向支柱能源过渡转变阶段。在市场方面,需要重新思考目前能源系统的布局,尽快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的电力市场机制,引导市场预期,促进“输发配”升级、推动需求响应、提高系统灵活性。在并网方面,要以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为基础,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把大型跨区域电网和微电网、分布式发电相结合,发挥互相补充及支持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从源头上平抑新能源的波动性,重视储能对于电网的调峰、调频作用,降低弃风弃光电量比例,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以及总体供能效率。此外,要统筹综合考虑电力、交通、供热与制冷、建筑等众多领域的转型,充分调动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数字信息技术的作用,加速现有能源系统向清洁化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