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能源装备“走出去”呈全新姿态

   2017-06-29 中国电力报
72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企业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境外市场的战略性综合性发展部署,积极谋划实

“‘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创造了优越的发展条件,企业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境外市场的战略性综合性发展部署,积极谋划实现‘走出去’。”6月6日,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世国在“2017中国国际新能源博览会”期间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电力报:“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

张世国:任何一个国家的新能源行业发展都与其国家政策密切相关。从这一层面上讲,“一带一路”建设首先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一个沟通平台。在这一平台的推动下,企业与境外合作伙伴在国际大型新能源合作方面的项目有了更多落地、发展的几率。

“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也为我国新能源企业提供了资金方面的有利条件。事实上,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企业“走出去”的首要难题。以往,我国并不缺乏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但“资金使用成本较高”。一是各环节的资金审批、货代流程繁杂,无形中增加了资金使用时间、人力成本等。二是我国金融机构依然在走“内保外贷”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境外受到很多局限,增加了企业境外投资的风险。“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亚投行、亚开行、中拉基金等相关配套的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了运作更加简易、对接更加专业的资金使用平台,解放了制约企业“走出去”的资金压力。

中国电力报: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取得了哪些成果?

张世国:紧跟“一带一路”建设步伐,我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实践甚至已经走在规划的前列。

这些成果包括,一是境外合作体系化态势日益突出,新能源海外研发中心、海外设厂及海外EPC总包项目等正在由点到面地发展,并由国别性投资走向区域化布局。二是境外电站投资取得了很大突破,例如中兴能源有限公司等在巴基斯坦、巴西等地的光伏电站投资影响日益增大。三是境外EPC总包有了重大进展,中国电建、中国葛洲坝、CMEC集团目前已在境外建成了大规模的清洁能源集团,获得了大量境外新能源EPC总包项目。

同时,国际并购正在走向体系化,在以国内市场整合全球资源,比如对境外动力电池企业的收购,以海外市场整合国内资源,以EPC模式带动国内装备出口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通过一系列大规模并购,汉能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另外,境外电站设计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事实上,中国电建、中国能建地方业务局、设计院等单位的境外分布式、风电、太阳能电站设计业务已经呈现体系化。

再就是,技术装备“走出去”也呈现全新姿态———近年来,我国三大电力设备集  团通过在海外建设研发中心,推动海外销售体系本土化,“强势”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中国电力报:我国新能源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还存在哪些不足?

张世国:企业在该方面的认知理念、投入力度方面都有不足。特别重要的是,企业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境外资源投入,仍缺乏综合性部署。例如,装备“走出去”仍以贸易为主,以境外投资拉动装备“走出去”的发展模式还未成形。事实上,以境外项目建设拉动装备“走出去”的发展模式才是新的战略性增长点。

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每一年都要有清晰、明确的发展战略部署。同时,企业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建设,加强“一带一路”重点能源项目合作,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以更好地“走出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