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外媒大胆预测2018可再生能源5大趋势

   2018-01-11 中国风能协会
75
核心提示:去年, 在风光价格加速下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异军突起的同时,川普爷爷决定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可再生能源界犹如

去年, 在“风光”价格加速下降、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异军突起”的同时,川普爷爷决定让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可再生能源界犹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在2018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何去何从?请看专家们大胆预测…

趋势一: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将持续走低

从2009年到现在,光伏发电的价格已经下降62%了。与此同时,海上风电的成本也下降了近50%,在2017年达到了每兆瓦时57英镑。持续低廉的价格无疑是各国政府“风光”拍卖、光伏补贴取消以及风电场持续开发的结果。

《可再生能源世界》副主编Jennifer Delony坚信,随着国家主导的拍卖会数量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尤其是光伏发电价格将持续走低。“这些拍卖活动是竞争驱动的,我期待更多的拍卖活动以及他们带来的更低廉的价格”,她说。

ING的石油天然气部技术总监Mark Sisouw de Zilwa指出,在2017年,可再生能源投资金额虽然始终保持高位,价格却没有增长太多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德国等电价下跌,这个情况在2018年将持续保持。

趋势二: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其能源革命计划

中国是太阳能发电的全球引领者,在过去十年中,该国太阳能发电增长近800倍,仅2017年,其光伏装机容量就达到了54GW,“他们已经达到了2020年的光伏装机目标,我们期待着他们可以在2019年达到他们的风电装机目标”,Carbon Trust的创新、政策和市场部门负责人James Wilde如是说。

中国计划到2020年投资2920亿英镑到可再生能发电。同时,该国期待已久的全国碳排放交易计划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这是有史以来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计划。

同时,中国的八个大规模碳捕获和储能项目也在进行中,他们希望成为电动汽车制造及使用的领跑者。能源智库E3G的政策顾问Lisa Fischer表示, “中国在研发投入上比欧洲更多,他们将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趋势三:众企业将做出更为大胆的承诺

截止2016年底,美国零售商Target在他们的300个店面安装了147兆瓦的太阳能发电板,这个行为使他们成为美国太阳能引领企业之一。如此支持可再生能源的企业,还有很多。

RE100是一群实力雄厚的企业致力于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组织。苹果公司在加州的工厂已经实现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Goldman Sachs也是加入RE100计划的银行之一。

Wilde预测,在2018年,随着可再生能源电价的持续走低、众企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以及分布式发电的市场机遇持续增加,参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企业也加将继续增加。ING的高级经济师Gerben Hieminga表示,在气候变化方面,可再生能源投资者们也将加大对环境破坏者的披露力度。在2018年,非政府组织的行动也将对企业的行为产生更长远的影响。

趋势四:可再生能源工厂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目前大约有980万人口从事可再生能源工作。在美国,风电技术服务人员和光伏发电板安装工人的数量增长迅猛。在英国,近千个工作岗位也随着海上风电的175亿英镑投入应运而生。

“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是人口密集型产业”Sisouw de Zilwa说,“在与煤炭或天然气发电量相当的情况下,风力发电需要大量的风力发电机组。这意味着也需要着大量的零部件及劳动力。”

总之,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科学技术人才的紧缺,也许会成为能源转型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Hieminga如是说。

趋势五:储能市场的竞争将日益加剧

在2018年,特斯拉公司的内华达超级工厂将筹建完成,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与此同时,中国也宣布了一项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1年之前,研发出每年可发电120吉瓦时的电芯。此外,瑞典、匈牙利、波兰和德国也在筹建大型储能电池工厂。

2017年4月,英国宣布了“法拉第挑战”,旨在推动英国成为储能技术研发和储能市场的先驱国家之一。在第一阶段,投入了24600万英镑。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锂离子电池并不是唯一的储能形式。“储能的方式有很多种,你可以利用抽水储能电站、水电池、固体电池或者氢电池”,Sisouw de Zilwa如是说。(Freya编译自The Guardian)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