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绿证或须强制高耗能企业参与

   2017-07-03 大公报
53
核心提示:内地今年六月份先后公布两批绿色电力证书(下称绿证)。按照规定,获颁绿证的新能源电力项目可以把相等于36118万千瓦时电量的绿证

内地今年六月份先后公布两批绿色电力证书(下称“绿证”)。按照规定,获颁绿证的新能源电力项目可以把相等于36118万千瓦时电量的绿证,由7月1日起在绿证平台交易,但属自愿性买卖,而国家主管部门将会到2018年才适时推行强制性购买计划。尽管专家普遍认为绿证并不会完全取代现行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计划,但投资者担心在绿证制度下,新能源企业盈利能力或会受损。悬剑在顶,风力、光伏股股价近期显著跑输大市。


图:投资者担心在绿证制度下,新能源企业盈利能力或会受损,风力、光伏股股价近期显著跑输大市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于今年一月份公布《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希望建立一个可再生能源绿证交易制度,让获得註册的风电、光伏项目可申请绿证。按照计划,绿证将于7月1日开始交易,但属于自愿性质。《通知》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和个人自愿认购绿证。不过,当局会在2018年适时启动绿证强制约束交易。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表示,绿证交易的优点是,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自主决策,解决新能源补贴金额的釐定问题。

或须强制高耗能企业参与

至于日后强制约束交易实施后,哪类型企业必须参与?监管当局暂时未有说明。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认为,如果国家要推行绿证交易,必须强制五大发电厂,以及水泥厂、钢铁厂等高耗能企业参与。

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于6月12日发出首批230135个绿证,涉及20个新能源发电项目,23013.5万千瓦时上网电量。其后,管理中心再颁发第二批131047个绿证,涉及15个新能源发电项目,13104.7万千瓦时上网电量。

根据最新公布的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交易实施细则,绿证交易价格上限将按照项目结算电量的发电时间、批覆上网电价、燃煤标杆电价等因素而釐定,并自动录入到交易平台。倘若卖方成功出售绿证,绿证所对应的发电量将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倘若绿证未挂牌出售,或挂牌后未能出售,相应上网电量仍可继续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

市场关注附加资金补贴

就今次绿证制度,市场关注两大问题:首先,上限价若果相等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贴,卖方有可能会以低于附加资金补贴价出售绿证;换言之,新能源企业的资金补贴变相减少。其次,长远而言,绿证会否完全取代附加资金补贴。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主管彭澎称,设定交易价格上限,新能源企业出售绿证最多只能取回补贴。表面来看,企业似乎很难会有积极性进行绿证交易,只是绿证交易有助解决补贴的拖欠问题。譬如说,若果补贴要三年后才取得,计及通胀率及其他现金成本,该笔款项一年内可能贬值10%以上。相较之下,以八五折价格通过卖绿证交易回款,对新能源企业更加划算。

绿证会否取代附加资金补贴?开源证券引述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处长李鹏表示:“很多人解读说,绿证是通过自愿认购来解决补贴问题,其实我们并没有这个想法。美国用了大概10年时间,自愿认购佔到了新能源消费市场的三分一。我们相信,不管在哪个国家,自愿认购市场都是一个渐进市场,寄望在很短时间内大幅度替代补贴是不可能的。我们营造自愿认购市场的初衷,更多是凝聚社会共识,这对推动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亦表示,与有关政府机构讨论后,绿证绝不会取代可再生附加费补贴机制。

然而,摩根士丹利对绿证看法就异常负面。该行指出,经过与国家能源局、中国风能协会等部门人士了解后,发现绿证或涵盖2015年2月起安装的风电场。

换言之,将有76GW风电装机容量、78GW光伏装机容量要面临补贴削减的风险,情况较市场预期严重。

理论上,风电、光伏发电场上网电量仍可获得补贴,但若果在绿证制度下,风电及太阳能发电收入有可能减少45%、75%。摩根士丹利预计,龙源电力、华能新能源、新天绿色能源及金风科技今年收入将面对8%至27%不同的下跌压力,2017年至2019年每股盈利则会减少3%至34%。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