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十三五”末山东清洁能源装机将达2470万千瓦

   2016-06-08 大众能源
50
核心提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6月7日发布消息,到2020年,全省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2470万千瓦。从今年开始的十三五的五年内,我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6月7日发布消息,到2020年,全省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2470万千瓦。从今年开始的“十三五”的五年内,我省每年将减少省内标煤消耗7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亿吨、二氧化硫18万吨;年均替代电量90亿千瓦时,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超过30%。

为加快的供应,“十二五”期间,国网山东电力加快“外电入鲁”工程建设,“两交三直”特高压工程核准开工,世界首条±660千伏银东直流实现双极投运,电网接纳外电能力达到750万千瓦。同时,加快新能源发电并网,对于包括统调光伏电站在内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国网山东电力在省、市两级电力调度控制机构设立新能源管理岗位,提前介入,关口前移,畅通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的交流渠道,开发应用了新能源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做到了并网清洁能源机组的全额消纳。“十二五”期间,全省风电、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累计并网817万千瓦,年均增速39.5%,并网总容量达1007万千瓦,为“十一五”末的5.3倍。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网山东电力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最好的电网、争创最好的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争做最好的自己”。从今年开始,国网山东电力将进一步完善清洁能源电源并网服务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提高并网服务效率。国网山东电力还成立了省、市、县三级电能替代工作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推动电能替代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规划。通过直接交易方式,推进以清洁、高效机组替代落后燃煤自备电厂,并探索外省弃风电量等低谷电能引进消纳工作,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模式开展蓄冷热等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替代电量100亿千瓦时以上。

近年来,国网山东电力大力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能源消费理念,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发展,与山东高速、齐鲁交通等单位密切合作,建设了“三纵一横”高速城际快充网络,建立起覆盖全省17个市的智能充换电服务骨干网络。2015年,国网山东电力电动汽车充换电量在全国率先突破一亿千瓦时。“我们将持续加大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大省内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服务网络。”5月31日,国网山东电力与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签署电动汽车服务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网山东电力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电动汽车服务群体的出行需求,国网山东电力打造全省充电服务“一张卡”“一张网”,为全省政府公务用车、公共机构用车、私人乘用车提供多种灵活方式的用车和充电服务,确保全省电动汽车客户无障碍出行。

这“一张卡”就是今年年初国网山东电力基于国家电网公司车联网平台开通的电动汽车充电卡相关业务,充电客户拨打95598或山东充换电服务400电话后,45分钟内服务人员到达现场。 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创新充换电运营管理模式,推动车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充换电设施接入,积极争取车联网成为政府充电设施建设信息管理统一平台,并充分发挥车联网平台线上线下互动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力争年内充换电量突破2亿千瓦时。更值得欣喜的是,6月底,充换电网络将覆盖全省的高速,电动汽车客户可采用预约充电、自助充电等多种方式实现远距离出行。到2020年,新增790座充换电站和2.7 万台充电桩。

“这次我们将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三个地区74个基层供电所提供7500余台碳晶电采暖设备,供暖面积达2.83万平方米,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实现年替代电量380万千瓦时,年节约供暖费213.77万元。”6月6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营销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国网山东节能公司成功于13日中标国网蒙东电力公司2016年第三批物资类招标采购电取暖设备项目,成为国网系统内第一个跨省合作节能项目,是国网山东电力节能项目实现第一次跨省合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