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变革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经济、产业的变革转型相呼应,与社会、环境、科技、外交等各种问题渗透交织在一起。
中国能源变革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经济、产业的变革转型相呼应,与社会、环境、科技、外交等各种问题渗透交织在一起。在这过程中既要保障能源安全,又要促进产业发展;既要满足短期的需求,又要有长远的规划;既要实现能源规模,又要不断提高能源效率;既要考虑各方的利益,又要保障人类的共同福祉。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变革转型“牵一发而动全身”。换言之,能源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行业发展问题,行业内无法做到一锤定音,也无法靠一己之力来完成,它需要的是一个涵盖产业、贸易、科技、环境、外交等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因此,谈能源变革转型,固然离不开能源本身,但又必须跳出能源,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如今,中国仍处于“三期叠加”特殊时期,要实现能源变革转型,需要妥善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北方部分地区连续的雾霾倒逼清洁取暖推广
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带领调研组赴河北雄县调研清洁取暖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刚带领调研组赴北京市通州区调研过清洁取暖工作。
据国家能源局消息,努尔˙白克力一行先后到中石化绿源地热资源开发公司和人才家园、鑫城小区等,实地了解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努尔˙白克力强调,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因地制宜加快提高清洁能源供暖比重,5年内有条件地区要基本实现清洁取暖。要尽快制定出台冬季清洁取暖支持政策,搞好顶层规划设计。特别是要在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地热能勘探,理顺地热能开发利用体制机制,明确相关标准,大力推广“雄县模式”,加强地热能在清洁供暖领域的应用。
能源行业研究人士据此判断,发展清洁取暖将是未来5年我国能源领域的一项工作重点。
近日发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地热能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时期,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到2020年,地热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6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约53万千瓦。据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可拉动投资约1400亿元,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可拉动投资约800亿元,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亿元,合计约2600亿元。
据2016-2021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了解,早在2016年12月,国家能源局就发文提出,除了地热供暖,在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冬季安全供暖及雾霾问题时,还可以通过进一步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行动计划、燃气供暖、电供暖、生物质能供暖等方法。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政策,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5年内在有条件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方式替代散烧煤。
能源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近期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加快对清洁取暖方式的调研进度,意味着相关政策正在抓紧制订中,将利好地热能、生物质能、节能改造相关领域。
民生证券电气及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地热利用已在部分地区获得认可,其中河北雄县地热供暖覆盖95%以上的城区。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能规划》的出台将为我国地热利用的推广带来契机,地热供暖有望迎来暴发式增长。根据规划,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7000万吨标准煤,其中,京津冀地区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约2000万吨标准煤,规划篇幅占到将近三分之一,有望促进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的压减,改善大气环境。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已被列入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十三五”期间清洁取暖三大措施包括“煤改电”、“煤改气”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看好由此带来的节能板块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