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告别化石能源,青海走在前列

   2017-06-23 青海日报
57
核心提示:青洽会前夕,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郑重承诺自6月17日0:00至23日24:00,连续7天共计168小时内,全部以太阳能

青洽会前夕,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郑重承诺自6月17日0:00至23日24:00,连续7天共计168小时内,全部以太阳能、风能及水力发电供应全省用电,实现用电零排放。此举在全国尚属首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对在全国范围内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资料图片

据该公司调控中心负荷预测数据显示,供电期间,全省日均用电量1.75亿千瓦时。全部采用清洁能源供电后,78.3%的电力供应来自水力,21.7%的电力供应来自新能源,不足部分外购西北区域内新能源电量进行补充,保证新能源电量比例不低于20%。而全省火电电量则全部通过市场交易方式送出,大电网优化配置电力能源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验证。

“青海具有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发电基地的很好条件,更具备率先成为用电、用热100%来自当地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建议尽快进行细化研究及示范。”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许洪华在青洽会举办的光伏光热能源发展和利用论坛上表示。

两个盆地,两座正在建设中的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让荒漠变成了“宝地”

青海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有着大量适宜发展光伏产业的荒漠化土地。据测算,全省可开发利用水电资源2314万千瓦、太阳能资源10亿千瓦、风能资源7500万千瓦,是国家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地。

青海太阳年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位居全国第二。由于太阳总辐射分布趋势西高东低,占据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78.76%面积的柴达木盆地成为全省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

拥有72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的青海省,荒漠化土地约1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3.9%。而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共和盆地,不仅是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肆虐的一大策源地,而且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其腹部的半圆形流程达400公里,流域面积占黄河发源区总面积的10.5%;可开发水电装机容量约13500兆瓦,占全省的55%。

近年来,青海立足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使青海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建全国清洁能源示范省为牵引,稳步建设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相继建成全国首座规模化储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电站群和全球最大的龙羊峡850兆瓦水光互补电站,光伏电站以平均每年100万千瓦的速度有序增长,年均增速达58%,太阳能开发利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截至今年5月底,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达2345万千瓦,其中水电1192万千瓦、光伏682万千瓦、风电69万千瓦,分别占全省装机总容量的50.8%、29.1%、2.9%,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82.8%。

“镜头来到青海省格尔木市的光伏电站群,从高处俯瞰,这座500兆瓦光伏电站,共使用了210万块的晶硅板,总面积342.3万平方米,可以铺满420个足球场。深蓝色的晶硅板,闪烁着金属光泽,给广袤而沉寂的戈壁滩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当地充沛的阳光,就是通过这样的晶硅板,转化成了电能。” 这是央视《大国工程》栏目对格尔木500兆瓦光伏电站进行现场直播的画外音。

在德令哈工业园占地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7万片玻璃镜子“精准定日”。“这是我国首座投运成功的规模化储能光热电站。”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依靠自主研发的光热发电技术,利用盐湖里丰富的熔盐资源储热来实现储能,让光能变成热能、动能再转化为电能,阴雨天和夜晚都可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电力输出。

年发电量1.07亿千瓦时的贝壳梁风电场,总装机容量49.5兆瓦的青海茶卡盐湖风电场工程……行走青海高原,一座座晶硅板组成的蓝色方阵蔚为壮观;一个个大型风电场、光伏电站、光热发电厂,正追风逐日,铺展新能源基地蓝图。

两家央企,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让青海清洁能源资源“风光”起来

“如果说青洽会为青海的绿色发展搭建了平台,那么青洽会也同样‘照亮’着黄河水电。助力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我们责无旁贷。”国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小平说。

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水电建设基地,其巨大的天然落差形成了水电开发的“黄金水道”。秉承“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理念,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加强技术创新与改造,坚持差异化发展,以水电为核心,水、火、新能源发电并举,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清洁能源龙头企业和光伏产业创新领军企业优势,助力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按照公司年发电量约400亿千瓦时计算,每年可替代标准煤13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6万吨、二氧化硫99.7万吨,为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公司不仅实现了由单一水电向水、火、新能源发电转变,由单一电力生产向电力上下游产业集群生产转变,由单一的省域企业向整个西北区域转变,由流域水电企业向区域能源企业的转变,而且电力装机规模达到1570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达91%,公司发电量占全省用电量的65%,居全国前列。

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其中电网投资7.97亿元。“今年,国家将我省规划为风电开发绿色区域,年内规划风电120万千瓦,加上在建、新建光伏100万千瓦,预计年底新能源规模将达到976万千瓦,电网调峰及消纳压力进一步加大。”据公司发展部主任李海峰介绍,为积极融入全国特高压电网,青海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开始加快规划前期工作,计划6月份配合国网经研院完成海南藏族自治州特高压直流预可研。做好特高压8项专题成果梳理汇总,并在后期规划、可研工作中有效应用。

针对青海电网“两头薄弱”实际,近年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不断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相继建成青藏直流联网、750千伏青新联网等一批重大输变电工程,在青海境内形成东西750千伏双链式结构主网网架,330千伏为支撑的环网结构,110千伏电网链式供电格局,大电网供电能力与质量显著提升,骨干网架结构得以优化。截至目前,青海电网东部以4回750千伏线路与甘肃电网相连,西部以2回750千伏线路经甘肃沙洲与新疆联网,南部以1回±400千伏直流与西藏联网,“西电东送”通道输送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也为光伏发电接入和消纳提供了条件。

为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省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消纳,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主动加强与东部电力输入省份沟通协作,更大程度地参与电力交易,通过电力交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青海新能源在更大区域范围消纳。自2016年3月份青海富余光伏电量首次输送华东0.8亿千瓦时,青海电网通过跨区跨省交易累计外送华东、华中1.74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实现了新能源消纳由以省内市场为主向省外市场拓展的转变,特高压电网大规模远距离输送清洁电能的优势正在凸显。

2016年11月3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在北京共同签署《青海清洁能源基地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四家单位就开展青海多种能源互补互济研究,挖掘青海新能源消纳能力,有序推进青海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促进青海清洁能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达成一致共识。

在全球率先建设“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为光伏产业提供大规模同台实证试验平台;开创“水光互补”新型发展模式,建成龙羊峡水光互补85万千瓦并网光伏电站;率先使用“互联网+光伏”模式,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光伏电站大数据应用中心;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建成多个光伏产业创新平台……两家央企的勠力创新,使青海的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走到了世界前列。

今年4月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青海省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实施方案》,决定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会议强调,要从讲政治、抓经济、保生态的高度推进示范省建设,建立“政府引领、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创建工作机制,着力增强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着力转变能源消费模式、着力推动能源科技创新、着力统筹省内外资源和市场,努力推动青海能源清洁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根据《青海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青海将重点规划建设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至2020年,青海新能源装机规模将达3500万千瓦。同时将规划建设青海(海南)—河南和海西—东南沿海地区的两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外送通道,预计每年向中东部地区输送清洁电量1100亿千瓦时,可替代原煤近5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000万吨,助力我国的能源清洁转型。

作为这一规划所传递的最大信息以及正在进行的种种生动实践表明,不远的将来,青海可能真的可以做为率先结束化石资源作为能源时代的省份而闻名。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