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草原牧民用上绿色电力

   2017-10-23 工人日报
62
核心提示:长生天护佑,让我们世世代代在大草原上生息繁衍。国家电网公司体贴,为我们安装了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的单户式风光发电设备。既圆

“长生天护佑,让我们世世代代在大草原上生息繁衍。国家电网公司体贴,为我们安装了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的单户式风光发电设备。既圆了我们的通电梦,又没有破坏大草原。我们现在的日子,美!”

内蒙古呼伦贝尔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尔苏木萨如拉塔拉嘎查牧民朝克巴特在洁白的蒙古包旁既满足又活泼有趣儿的几句话,道出了饱受无电之苦的牧民们通电后的心声。


光伏式发电改变游牧民族的生活

2013年以来,国网蒙东电力呼伦贝尔供电公司通过实施“无电区电力建设工程”和“新增无电户通电工程”,使内蒙古呼伦贝尔边防线上的15个哨所、偏远农牧区的6053户农牧民结束了无电历史,过上了现代电气化、信息化的幸福生活。2017年10月15日至16日,我们艰难跋涉1000公里,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走访了几十户受益牧民。置身于“满眼无边绿,千里快哉风”的“天堂草原”,我们幸福着牧民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更为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切实为草原牧民着想,切实为草原生态着想”的绿色工程而欣慰。

工程可研:利用风光能源 保护天堂草原

该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在“无电区电力建设工程”和“新增无电户通电工程”可研阶段,充分考虑草原无电牧民距离电源点遥远、居住特别分散的特点,充分考虑草原深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考虑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措施,用单户式风光储发电设备为草原牧民通电。因为如果用常规电网为草原深处的牧民供电,需要架设很长的输电线路,其经济性很差,很不现实,对草原的破坏性也很大。而草原深处风能和太阳能蕴藏量十分丰富。采用风能、太阳能这些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则可基本满足牧民们的生活及照明用电。利用单户式风光互补发电设备既可以有效地解决牧民的用电问题,又能保证草原丝毫不被破坏。因为这种设备占地面积很小,在牧民家的院子里甚至窗台下、蒙古包旁就能安装。因此,此项工程顺利通过国网蒙东电力审批,很快就立项了。

工程验收:设备先进好用 牧民交口称赞

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尔苏木萨如拉塔拉嘎查牧民朝克巴特家的风光发电设备就安装在洁白的蒙古包旁,乳白色的风力发电机在盈满花香的风中轻快地旋转着,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被擦得锃明瓦亮。铭牌显示:风力发电300瓦,光伏发电300瓦。

问起用电情况,朝克巴特告诉我们:“冰箱、彩电随便用。孩子没事儿就用电脑上网听歌看动画,我也经常到网上跟几十公里外的‘邻居’和外地亲友聊天儿,太方便了!尤其是这套设备特别先进,自动找风向,风太大了或者蓄电池满了的时候自己就停了,根本不用我们操心。我家以前那个破玩意儿跟这简直没法儿比。”

离开这座毡房,朝克巴特的几句意味深长的话依然回响在我的耳畔:“既给我们送电又不破坏草原,这是我最满意的。因为草原土层很浅,只有10到50厘米。地表土层一旦遭到破坏,沉积沙层就会裸露,造成土地沙化,在风力作用下,加速扩展。失去了草原,也就失去了我们蒙古人的根。”

用上常电:牧民生活富裕 草原儿女思乡

10月16日下午4点左右,我们来到牧民巴雅尔家。中年牧民巴雅尔正在院子里用水泵往一个大木槽子里泵水,准备晒温后给暮归的牛羊饮用。眼下的生活,巴雅尔很满足:“一摁电钮就有自来水,家电样样俱全。女儿每天都能通过电脑跟在外地打工的丈夫视频聊天。3岁的外孙女儿坐在妈妈怀里冲着电脑甜甜地喊‘阿爸’。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傍晚,巴雅尔的爱人琪琪格在夕阳下的晚霞中赶着十几头黑白花的奶牛回来了。巴雅尔用手一指自己家后面的一个大院落:“走,看看我们用挤奶机挤奶去 !现在是挤奶的时间。”

巴雅尔边操作电动挤奶机快速挤奶边高兴地说:“用上风光储发电设备有了常电以后,我就买了这玩意儿,以前根本用不上。因为这玩意儿,我们嘎查里的奶牛一下子增加了1000多头,我自己家就增加了12头。同样是鲜奶,用这玩意儿挤出来的奶干净卫生,每公斤3.5元。而以前手工挤出来的奶每公斤才3.2元,就几头牛还累得腰酸腿疼手抽筋儿。一年下来,我就比以前多收入10来万块钱!”

牧民吉日木图的妻子哈思其木格正在家里收拾屋子。这是一套三室一厅的蓝顶白屋平房。客厅里,56英寸的彩电正播放着四川卫视的新闻。客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3个女儿在不同城市里幸福微笑的照片。60岁的女主人哈思其木格淳朴地笑着,草原上紫外线强烈,她的脸上有着健康的酡红色。3个女儿是吉日木图老两口的骄傲,更是草原上远走高飞的雄鹰。大女儿在日本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二女儿硕士毕业后在北京一家知名公司工作,三女儿在离家170公里的呼伦贝尔市当老师。

以前因为没电,女儿们很少回草原。而是经常把父母接到国外或者带着老两口儿去大城市旅游。

2013年8月6日,当女儿们意外地通过视频看到父母慈祥的面容时,惊喜、激动得不得了:“阿爸,阿妈!你们好吗?怎么有时间进城里的网吧呀?”

“傻孩子,我和你爸在家里跟你视频呢!咱家刚刚通电,我们俩老早儿就把电视、电脑和冰箱买回来了。”说起当时的情景,哈思其木格老人脸上是灿烂的笑容,眼里却噙满泪花,“这不,小女儿一家刚走没几天,大女儿就打电话说,一家三口儿要回草原家乡住上一段时间呢!尤其是想到整个暑假外孙们都能在草原上陪着我们老两口儿,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离开草原,我们的脑海中总是辉映着老额吉站在蒙古包前送行时那慈祥幸福的笑脸,辉映着千里大草原上那画卷、云朵般成群的牛羊。还有洁白的毡房旁边瓦蓝的光伏板、乳白色轻快旋转的风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