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对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的影响

   2018-05-08 中国能源网
44
核心提示:2018年3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办法》),《办法》确立了两项制度:

2018年3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办法》”),《办法》确立了两项制度:

·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要求所有省级行政单位必须完成最低限额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标;

· 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简称“证书”)制度,用于监测考核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标完成情况。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指标核算方法主要根据已建和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并着重考虑跨省可再生能源输电通道容量。这一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更有效地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其出台是改变弃风弃光现状的强有力信号,将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潜力得到更全面地发挥。

《办法》规定承担配额义务的市场主体包括:

· 省级电网企业;

· 其他各类配售电企业,含社会资本投资的增量配电网企业;

· 拥有自备电厂的工业企业;

· 以及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直购电用户

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根据征求意见的情况对《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预计正式文件将于今年上半年发布。落基山研究所企业可再生能源中心(BRC)中国项目对配额制以及新证书的环境属性、对企业采购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以及未来政策走向作出如下分析。

一、环境属性:绿色电力证书和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的对比

如前文所述,《办法》出台了一套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系统,用来追溯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环境属性。证书从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业主到购买主体的产生和转移按月实施。根据2018年配额指标要求和实际证书购买量,市场主体可以进行证书的交易,交易时间为次年的1-2月(《办法》未表明具体日期),但证书只允许交易一次。

相比2017年7月出台的绿色电力证书自愿认购体系(绿证),《办法》明确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将不会影响可再生能源项目享受政府补贴。

作为未完成配额的补救措施,工商业用户可通过向所在区域电网企业购买替代证书来完成配额指标。各省级电网公司将负责发放替代证书并确定替代证书价格。替代证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并无直接关系,电网企业出售替代证书获得的收益,将用于补偿区域消纳和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费用。

表1:三类证书属性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办法》提到由于今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补贴金额将进一步下降,在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市场启动后,国家能源局会考虑在未来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机制与可再生能源价格和补贴机制进一步衔接。

二、《办法》对可再生能源企业买家的影响

表 2: 对企业买家的影响分析

证书制度目前尚存不确定性

最终版《办法》将在考虑利益相关方反馈后发布。我们预测,政策方向不会有重大改变,但关键信息将包含在未来出台的细则之中。目前看,三个关键问题的未来走向尚不够明确:

· 捆绑或非捆绑:《办法》指出证书将在购电方付清电费后直接转移至购电方。然而《办法》还指出,每年1-2月,配额义务主体可相互或与发电企业进行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交易。因此,可再生能源电力是否与证书捆绑,多少可再生能源电力需要与证书捆绑等问题尚未明确,这将决定发电企业是否会参与证书的交易和定价过程。

· 省级范围或全国范围:北京、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的参与表明新的证书市场将涉及跨省交易。然而,跨省市场是否对工商业电力用户开放,或仅对电网企业开放,目前还不清楚。如果跨省市场不对工商业电力用户开放,各省则必须建立自己的省内证书市场,并且在电量与证书捆绑的情况下,电网企业会成为唯一的证书供给方。

· 替代证书的价格和使用:《办法》指出由省电网公司设置替代证书价格,但未提供定价机制指导意见。各省电网公司可能为本省替代证书设置不同价格,而替代证书是可再生能源电力证书的价格上限。可以预计,当证书短缺时,证书价格将趋近替代证书价格 。此外,电网公司如何将替代证书收入直接用于可再生能源消纳也未在目前的《办法》中具体说明。

《办法》为企业直购可再生能源传达了积极信号,但是在可规模化推广的、经济可行的采购机制出台前,还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亟待明确。目前阶段,企业仍需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现存机制推动各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落基山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BRC)中国项目也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并提供最新洞见分析。

(乔天,落基山研究所咨询师;宋佳茵,落基山研究所高级咨询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