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能源基地地位 大力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
内蒙古作为大型能源送出基地,具有天然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国家近期制定的能源领域“十三五”规划对于内蒙古能源基地定位多有提及。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推进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工程,优化建设山西、鄂尔多斯盆地、内蒙古东部地区、西南地区和新疆五大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由此看出,在国家确定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中,内蒙古独占两个,其能源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1947年自治区成立之时,内蒙古只有大大小小27个煤矿,煤矿职工共计1370人,用人背马拉的原始方式采煤。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内蒙古煤炭产业实现大踏步发展。
2016年,全区原煤产量达到8.46亿吨,同比有所下降,产量仅次于山西,居于全国前列。同时,天然气产量299.2亿立方米,增长3.2%。今年以来,内蒙古煤炭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达到4.6亿吨,同比增长13.8%。
内蒙古自治区经信委日前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内容显示,当前,全区现有煤矿589处、产能13亿吨。“十三五”期间计划退出产能5414万吨、为现有产能4%,去产能空间较为有限。
内蒙古未来将控制煤炭产能规模,2020年,全区煤矿数量控制在550处以内、产能13亿吨左右。全区煤电、煤化工、煤电冶加一体化比例达到85%以上,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50%。
《规划》同时提出要稳步推进内蒙古等地区风电基地建设,拥有2600余万千瓦风电装机的内蒙古在全国风电领域也居于领跑者的地位。在规划提及的煤炭深加工建设项目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重大项目,内蒙古也有多个地区入围。
在《规划》中提及“十三五”期间建成的11条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输电通道名单中,以内蒙古为起点的线路就有4条,分别为内蒙古锡盟经北京天津至山东、内蒙古蒙西至天津南、内蒙古上海庙至山东、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另外国家还将结合电力市场需求,深入开展东北(呼盟)、蒙西(包头、阿拉善、乌兰察布)等电力外送通道项目前期论证。
内蒙古地区电力外送通道进展顺利。今年5月份,随着最后一根导线顺利牵引到位,由内蒙古能建集团送变电公司参建的上海庙—山东临沂±800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内蒙古标段)全线贯通。如今已经具备送电条件。可将鄂尔多斯上海庙800万千瓦机组生产的电源送往山东,进一步满足山东地区用电负荷增长需求。
能源央企集体发力 今年签下13个能源大单
内蒙古能源行业,历经了四次厂网分开、网网分开的体制变革,形成如今两个电网公司和三家发电公司“一体五胎”的格局,五大发电集团及京能等悉数挺进草原“播火、追风、逐日”。全区增量重组和新建的厅局级建制发电(能源)公司超过10家,呈现“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繁荣局面。
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单位689家,其中,水电单位12家、火电单位206家、风电单位257家、光伏单位214家。
今年2月份,内蒙古自治区和中央企业合作恳谈会在北京举行。各能源央企以豪华阵容亮相,在现场签约的88项总计4020亿元的重大项目中,能源央企集体发力,一举签下合计998亿元的13个能源大单。
内蒙古电力基地能有如今的体量,离不开央企为主的能源企业的耕耘。截至2016年底,全区增量重组和新建厅局级建制发电(能源)公司超过10家,规模以上发电单位649家,其中有央企血统(股份)的超过70%。
近日,记者了解到,为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国网蒙东电力加快推进主网联网、特高压配套、电铁配套等工程建设,逐步发挥“五型电网”在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今年5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关于蒙东电网实施同网同价有关问题的请示》,同意内蒙古以财政资金补贴的方式,实现蒙东电网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在蒙东电网实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切实降低蒙东地区用电成本,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和简化销售电价体系,促进电力公平负担的必要措施。
记者从内蒙古电力公司了解到,该公司2016年完成售电量1464.64亿千瓦时,比该自治区国资委下达指标超出64.64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三五”精彩开局。
蒙西电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电价补贴和电力多边交易。近五年来,累计承担电价补贴成本100亿元。通过电力多边交易模式,5年累计完成大用户交易电量1395.6亿千瓦时。仅2016年就为符合条件的用电企业节约电费成本58亿元。在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中,蒙西电网走在了前列,成为全国第一个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省级电网。输配电价试点方案正式实施后,蒙西大工业用电成本每年可降低约26亿元。
34%的电量实现外送 煤炭产业将向煤电外送转变
近年来,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倒逼相关地区燃煤替代进程开始加快。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种种举措倒逼煤炭大省转型发展,敦促煤炭产业实现由煤炭外送向煤电外送转变。在此背景下,内蒙古、山西等都在电力外送领域发力。
2015年,在京津冀饱受雾霾困扰的时候,一条消息提振了这些地区对于治霾的信心———京津冀将大规模引进内蒙古清洁电力。一方面能弥补控煤留下的能源缺口,一方面也将增加对于内蒙古电力的消纳空间。同时,内蒙古打造大型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发展定位也日渐清晰。
当前,随着内蒙古电力外送通道不断完善,外送电量逐年递增。上半年,内蒙古外送电量7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7%,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达到34%。其中,送东北电量260亿千瓦时,送华北436亿千瓦时。另外,阿盟地区风场送宁夏1.4亿千瓦时,鄂尔多斯地区送陕西7亿千瓦时。
内蒙古自治区向蒙古国电力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锡林郭勒地区、巴彦淖尔地区、包头地区、阿拉善地区送蒙古国电量达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4%。其中,经甘其毛都口岸向蒙古国外输电力达到5.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8%,出口值达3.46亿元。
截至目前,内蒙古实现电力总装机量和风电总装机量两个全国第一。能源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在内蒙古1.16亿千瓦电力装机总量中,水电237.54万千瓦、火电8047.75万千瓦,风电2610.56万千瓦,光伏690.47万千瓦。从装机结构看,火电装机仍然占到该区全部装机的70%左右,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接近30%。
电力工业70年大跨越 电力装机总量领跑全国
从1903年草原有电算起,内蒙古电力基地起步较晚。数据统计,1949年,内蒙古仅有电厂11座,发电装机容量1.48万千瓦,发电量0.12亿千瓦时。新中国成立以后,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提速。2002年8月,发电装机始破1000万千瓦,其后一路高歌猛进。
内蒙古电力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装机容量1.16亿千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仅有11家电厂、装机容量不足1.5万千瓦的内蒙古,如今成为全国装机总量最高的省份。
今年上半年,全区6000千瓦及以上电力装机累计发电量20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其中蒙东发电量553亿千瓦时,蒙西1535亿千瓦时。同时全区全社会用电量13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
2015年,内蒙古并网风电装机总容量接近2300万千瓦,超过三峡电站2250万千瓦装机容量。内蒙古“风电三峡”称号实至名归。随着草原“风电三峡”的崛起,大开机方式接纳风电、风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等技术日趋成熟,为内蒙古“风火打捆、行销全国”的跨区域蒙电外送工程提供了可能性。
如今,内蒙古风电装机容量已达261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量比重达17%,占内蒙古总装机量比重达22.5%。
据内蒙古电力公司调控中心数据显示,今年4月16日,内蒙古电网新能源消纳刷新历史纪录,新能源单日发电量超过2亿千瓦时,新能源最大电力达到1156万千瓦,占比达到全网实时发电出力的46.77%,其中风电最大发电负荷破1000万千瓦,达到1038万千瓦,最大占比达到全网实时出力的42%。
2016年底,国家能源局批复内蒙古“十三五”风电清洁供暖规划,复函指出,“十三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规划风电清洁供暖最大新增规模为235万千瓦。到2020年底,全区新增风电清洁供暖总面积不低于800万平方米。风电清洁供暖将有效消纳内蒙古富余可再生能源电力,推动清洁能源健康发展。
上图为国网内蒙古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太平林场风光柴互补电站。赵文杰 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