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UCloud谢乐冰:中国企业出海最大问题 是低估落地的困难

   2018-12-29 环球网
30
核心提示:  中国企业出海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低估了在当地落地的困难。UCloud出海业务商务拓展总监谢乐冰在接受环球

  “中国企业出海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低估了在当地落地的困难。”UCloud出海业务商务拓展总监谢乐冰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表示,即使在国内已经是身为BAT量级的公司,一旦出海,很可能也会回到初创的状态。

 

  出海好比回到初创状态

作为最早一批出海的中国云计算企业,UCloud在海外有29个节点,覆盖23个地区。

对于云建设方面,谢乐冰观察到,中国国内网络质量已经比较领先。一定程度上,不用考虑很多细节。但在十几年前、二十年前的创业,完全是另一种情况。例如非洲一些地区的IT建设,有如坐上一台时光机器回到20年前,你会发现一切从头开始。这对比较年轻、没有经历过肩挑手扛时代的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企业出海的另一项挑战是人才,企业找的这个人,必须要解决当地的问题,不能用不了解情况的外国人来解决越南本地问题,必须要找到一个在越南、了解越南文化,又了解互联网经济的人。特别是创业阶段的企业,不容易找到这么多海外人才。“大家最后都从华为中兴这样出海比较早的企业找人”。谢乐冰坦言。

既然出海好比回到初创状态。谢乐冰指出,企业在初创状态,第一要快速试错,尽量减少试错的成本时间。第二,一旦找到痛点和机会,要提高扩展效率,快速扩张。

“只是出海所遇到的陌生环境里,任何一件小事都能卡得业务难以为继,例如验证码短信到达率低,用户难以注册。” 谢乐冰表示,UCloud身为云厂商,正是在这些落地相关的需求上,帮助企业解决基础架构的各种问题,把试错成本尽量降到最低,协助企业在当地发展生态。

企业出海找到突破口后,最重要的是快速扩张实现效率,UCloud为了满足这个需求,在各国拓展业务,例如在越南、尼日利亚等国家都建立了数据中心,如果当地遇到问题,即能快速解决。

谢乐冰表示,近两年的出海,因着互联网热潮展开转变,中国互联网经济模式全系列走向海外,包括视频、现金贷、共享单车等重落地的项目。相较于几年前,企业出海仅以游戏工具类公司为主。

“有一个笑话在调侃中国互联网经济怎么出海。到一个目的地先先把游戏、直播、现金贷来试水,如果这三个业务可以进去,代表他们的市场环境和中国类似,” 谢乐冰表示,“基本上大家都会是这种路数:将中国相对来说发展比较成熟的、或者经过检验的模式,尝试在各地落地。”

  企业出海进入完全本地化阶段

在谢乐冰的观察中,将近年出海潮分成三轮。第一轮,主要出海国家是东南亚、非洲、南亚大陆。还有一些游戏公司跑去欧美发行。那个时代出海的公司,有一些到今天还活做得非常好,从外表来看,看不出是来自中国的公司。

中国出海潮的第二阶段,是中国流量经济下的工具类出海,像是各种浏览器和清理大师等等。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把中国的流量复制到全世界。他们主要面向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 欧洲、美国、日本、韩国。这批人不太需要出国落地,在国内也能把事情完成,当时被称为“空军”。

这一轮出海,是中国人到海外去做本地人的生意,是把中国成功的商业模式加上中国成功的团队,有经验的团队,再加上中国的资本,到东南亚去找人口红利。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为促成跨国友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同时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更加积极的整船出海。互联网出海,就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走向国际化,同时利用到东南亚国家的人口红利,实现进一步发展。

今年的出海则有所不同:中国人到海外做当地人的生意,意味他们必须去亲自出海。这些公司必须完全本地化,通常由一两位中国员工,在国外带领大量本地员工。

当地人绝大多数情况下,甚至不知道这是一个中国企业。这些公司的运作方式、管理方式,完全是一个本地的企业。甚至游戏公司也是如此,在国内开发的游戏,在海外发行。我们看到做的好的游戏公司,这两年深耕本地,他们拥有本地的发行团队,针对本地进行运营和推广。

  企业出海的云建设思路

总而言之,关于企业出海,UCloud从云的方面来思考,第一,要广铺节点,这些节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UCloud开设非洲、越南、孟买和曼谷等数据中心,强化当地的覆盖。第二,助力企业在海外当地发展生态,解决各种基础架构相关的问题,助其完成快速试错,快速扩展。

谢乐冰表示,UCloud最大的优势是“灵活”。传统云建设,一般规划半年,建设半年。对UCloud 而言,该公司擅长从一个小点开始做,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发展扩大,UCloud在架构和运营商方面都有很大的灵活性。“我们只需要一个月到三个月就能在一个地方开设节点,帮你把这个业务快速落下去。”

举例来说,如果企业去某个东南亚小国拓展业务,耗费一年建立一个节点是不可能的。UCloud三个月能帮你把业务落地。一旦公司业务爆发了,UCloud的云架构又能支撑企业增长,变成一个更大的节点。“突出灵活性、跟着客户的业务走,是一个特点,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谢乐冰说。

“让企业在海外创业时,享受和中国比较类似的IT环境”是谢乐冰的目标,当然要实现这个理想并不容易。对于企业出海,谢乐冰不断反思的是“深耕”,包括UCloud自身的在地化,希望聘用当地人才,提供本地最好的用户体验,基础设施灵活应对本地的各种情况。尤其在IT建设较为贫乏的国家,所有问题都需要自己来解决。UCloud的作法就是去到这些地方,让基础架构跟着业务层面一起快速迭代。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