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TERA TOUR 碳汭中国行 |「苏」写零碳新篇章

   2022-11-14 5e
72
核心提示:锦绣江南,苏州尤醉。11月10日,由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伏图拉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TERA TOUR碳汭中国行2022苏

锦绣江南,苏州尤醉。11月10日,由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伏图拉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TERA TOUR碳汭中国行2022·苏州站”在苏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慧聚·零碳·共生”为主题,邀请到苏州工业园区政府、行业协会、知名投资机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及客户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基于数字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综合智慧能源应用,赋能苏州经济绿色发展的创新路径,共谱美丽苏州灵动诗篇。

争创国家双碳示范园区 苏州低碳绿色转型正当时

image.png

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主任、党组书记 王学军

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地区,苏州工业园区以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示范区为目标,加快构建“1+1+N”政策体系,扎实推进双碳落地各项工作。

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主任、党组书记王学军在致辞中介绍了园区低碳转型方面的具体举措。“一是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在园区绿色发展专项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我们专门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光伏发展的若干措施》。二是强化数字赋能。建设园区碳达峰平台,统筹碳、能源排放基础数据和经济数据资源。三是探索建立碳普惠体系。以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新能源的碳资产价值,通过市场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低碳转型。”王学军希望港华能源在零碳领域持续发力,为园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image.png

中国意大利商会董事 Giacomo Bove

中国意大利商会董事Giacomo Bove在致辞中强调了去碳化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上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中国意大利商会在能源转型、能源管理,链接中国和意大利双方政府高级别对话方面的经验。希望在能源方面继续发挥作用,搭起全世界交流的桥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打造园区零碳场景 港华能源三大战略全面赋能

image.png

港华智慧能源执行董事 暨可再生能源营运总裁 邱建杭

双碳战略的实现,既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也需要企业自下而上的推进落实、务实行动。港华能源以打造零碳智慧园区及低碳工厂为目标,开拓创新,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服务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地方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港华智慧能源执行董事暨可再生能源营运总裁邱建杭致辞表示,“无论是160年前点燃香港的第一盏煤气灯,28年前顺应国家清洁能源政策为内地提供燃气服务,还是6年前成立港华能源,以综合智慧能源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始终不变的是港华以清洁能源发展为初心的企业传承。碳达峰、碳中和是大家共同的事业,港华能源将始终坚持以“综能化、去碳化、数字化”的三大零碳战略发展方向,联合零碳生态力量,通过为客户提供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节能、绿电及CEA碳配额等服务,助力国家碳中和。”

具体如何通过三大战略助力国家双碳?大会上,港华智慧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晶、副总裁胡武华、高级副总裁张劲柏分别从零碳规划和方案、数智赋能、碳电交易角度分享了港华能源基于智慧能源生态平台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的零碳智慧园区综合能源解决策略。

image.png

港华智慧能源高级副总裁 张晶

港华智慧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晶表示,“港华能源的零碳智慧园区及低碳工厂规划方案都是基于对园区及工厂能耗、碳排特点定制。用能侧,通过分布式光伏、充换电、多能联供等基础能源设施的投资运营,改变能源供给结构;用能侧,通过空压机节能、空调节能、智慧运维等减少能源消耗;交易侧,通过绿电交易、碳交易等帮助企业实现绿色价值增值。并为客户提供了涵盖定制规划、低碳供能、绿色节能、碳电管理、数智能源五大服务,以及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等一站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image.png

港华智慧能源副总裁 胡武华

港华智慧能源副总裁胡武华表示,“港华能源为4.0时代打造了新一代智慧能源生态平台——碳汭星云。该平台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通了供能、用能、交易等环节,在数据系统汇集起包括光伏、储能、充换电等平台在内的量测、运行数据,并实现数据可视化,从而支撑园区及企业和个人对能源数据的智能化管理、分析、预测和优化,实现可视化监控、数字化运营、智慧型创收等能力,为能源投资、能碳管理、能源运营、能碳交易等各环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提供强有力的数智支持。”

image.png

港华智慧能源高级副总裁 张劲柏

港华智慧能源高级副总裁张劲柏表示,“无论企业是出自国家政策,还是金融市场ESG以及出口碳关税,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等要求,碳排放权都是企业经营成本以及环境价值增值的重要部分。港华能源帮助企业分析双碳时代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痛点,按照经济性原则,为客户搭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碳排放管理和绿电使用方案。以工厂碳排放核算数据作为基本盘,通过光、储、节能等物理手段,搭配绿电交易等虚拟手段,再加上碳交易、碳抵消等,帮助企业最终实现降碳目标。”

image.png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

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园区是主阵地,标准是导航仪。港华能源联合清华大学、TUV南德联合编制了零碳智慧能源工业园区企业技术标准。会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峰对标准成果做了介绍。该标准打通了零碳智慧园区规划、设计、建设、服务、数智管理、评估评价等零碳智慧能源全产业链,全面指导园区的零碳规划、综合能源项目、能源技术服务、智慧平台以及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等业务的有序高效推进,更好的服务地方政府绿色与经济协调发展。

汇聚零碳生态伙伴 共谋绿色科技未来

作为双碳战略实现的重要场景,无论是工业园区还是企业的低碳发展,都不仅涵盖源网荷储各个环节,也涉及投资、技术、人才等各种元素的综合支撑。因此,港华能源与国家电投、宁德时代、IDG资本等知名企业和投资机构搭建了以能源产业为核心的零碳生态圈。本次大会中,也听到了来自IDG资本对于零碳先进技术投资、伏图拉对于优质光伏电站设备及技术,以及固德威对于光电一体化领域的趋势探讨,为行业和客户带来更有价值、更具前瞻性的零碳思路。

image.png

伏图拉系统事业部总经理Stefano Russano

伏图拉系统事业部总经理Stefano Russano介绍了伏图拉的战略布局及业务模式、典型案例。伏图拉(FuturaSun)是意大利唯一一家在中国投资生产基地的光伏企业,秉持全球化布局策略,销售网络覆盖全球70余个国家及地区;伏图拉与多次引领全球光伏行业技术变革的德国康斯坦茨国际太阳能研究中心(ISC Konstanz)在电池片等多项核心技术领域深度合作,具备世界级的光伏电池片技术储备。意大利是最早开始发展光伏产业的国家之一,伏图拉已经专注光伏领域15年,未来,伏图拉也拟在吴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完成中国总部公司的设立,打造集团中国区总部和中欧新能源研究院,凭借深厚的光伏技术储备,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及双碳目标的达成。

image.png

固德威光电建材总经理 王五雷

固德威光电建材总经理王五雷分享了固德威在光电建筑场景化应用方面的趋势探讨。王五雷认为,建筑光伏一体化将建筑与艺术结合,是未来建筑与零碳共生的的重要形式。目前固德威正在以尊重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了旭日系列、银河系列、北极系列等多款光电建材产品和解决方案,打通从零碳生活、零碳出行、零碳阳光房到零碳生产全场景的产品应用,全面为零碳建筑赋能。

聚焦客户真实场景 港华助力神王迎风远航

双碳目标对企业带来哪些切身影响?神王集团总经理黄玮颉分享了作为一个典型制造企业遇到的挑战。

6380401673407799476526264.png

江苏神王集团总经理 黄玮颉

神王集团主要从事钢丝与钢丝绳的研发、生产和制造。其用能结构中天然气和电能占比高达78%,传统供电结构带来的碳排放也成为企业扩产的阻碍因素。此外,还有能源使用过程的能耗损失,有些环节甚至高达50%,造成大量能源浪费。欧盟启动碳关税后,对产品碳足迹的可视化追溯要求,也影响了神王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认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转换能源结构,提升绿电使用比例,节省成本,减少碳排放。二是需要通过能源数字化转型,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黄玮颉分析说。

在此背景下,神王集团选择了提供一站式综合能源管理服务的港华能源。“我们认为,港华能源能深刻理解神王的痛点和需求,给我们的服务不仅是光伏、储能,还有内部改造的工艺账本,像余热改造、智慧空压的改善系统、智能联网的系统、数字智能化的监控等一揽子的综合解决方案,而且港华能源的服务体系是从售前到售后,从综合管理到未来项目运维,与我们的想法非常契合。所以我们从洽谈到签约不到一个月。”黄玮颉表示。

目前,神王集团低碳工厂项目正全力推进中。港华能源负责投资建设分布式光伏、储能和节能改造,并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服务,未来,还将帮助低碳工厂参与碳交易等服务。

今年正值香港中华煤气成立160周年,港华能源作为其可再生能源品牌,业务版图已遍布全国21省,凭借200个综合能源项目、近60个零碳智慧园区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经验在零碳业务上走出一条具有港华特色的零碳生态之路。未来,港华能源将继续坚持零碳发展道路,让零碳的脚步遍布全国,携手各地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人类未来世界的永续可能。

港华能源

TERA TOUR碳汭中国行

下一站

我们唐山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