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朱共山:新能源产业正迎来一个全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2022-01-24 CNEI​A
64
核心提示:在2022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机遇的政策春风之下,新能源产业正迎来一个全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今天,新能

在2022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机遇的政策春风之下,新能源产业正迎来一个全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今天,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在这里召开2021年会,目的也是在“双碳目标”背景机遇之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推动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之路行稳致远。由于日程冲突我本人不能亲自到场,现委托协鑫集团副总裁梁文章先生代表我与会致辞,并对联盟理事会、各位理事、各位代表、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各位2021年对联盟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1年是中国正式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元年。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新能源是主力军。这一年,新能源行业紧抓“双碳目标”重大机遇,加快升级发展的一年。风电光伏等产业通过自身迭代革命,更多地融入零碳产业链协同创新大生态。风光储氢一体化成为标准配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相关产业利好政策密集出台,新能源进入黄金发展赛道。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支持风电、光伏行业发展,多次表态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以光伏为代表的绿电、绿氢和零碳产业园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过去的一年,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以“双碳目标”实施为契机, 以会员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诉求为导向,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强化了风光储氢等各方面的信息收集 及发布工作,全面发布各类新能源信息1600多条,其中国别新能源信息评论120条,光伏信息600多条,风能信息400多条,储能信息300多条,氢能信息300多条,金融信息200多条。通过对信息的梳理与分析对比,研判行业趋势,锁定工作要点,强化会员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联盟秘书处组织各类调研、走访、座谈会、圆桌会、线上研讨会共计120场次,服务行业3000人次;组织国别相关活动13场次,论坛3场次,风电活动8场次,光伏活动10次, 储能活动5次,金融对接5场次,走访企业及相关单位60场次,编制研究报告11份。2021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联盟形成了紧密互动的关系,广东省能源局、庆阳市能源局、福建电力公司、庆阳市电力公司、中能建浙江院、协鑫集团及下属企业、电建租赁、三峡福建公司、广东阳江风电产业园、 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湖南贸促会、蓬莱工信局、英国驻华大使馆、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世界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给联盟的线下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华电科工、三一重能、科华数据、中信博、金山磁材、福建永强、中核租赁等企业加入联盟;三峡国际、国网能源研究院、WRI、中核租赁等向联盟提供了研究咨询项目;联盟与东京电力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此,我向各位在这一年的付出与支持再次表示真诚的感谢。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年多来,一系列双碳技术与双碳行动,推动我们正在开启一个以“双碳经济”为新增长点,以创新为主要形式的全新的“零碳未来”。其中,低碳与零碳能源科技将贯穿产业链全周期,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三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一致行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风光储氢、生物质能将逐步取代煤电;生物质供热将成为重要的绿色热源;储能将成为“电力银行”;氢能将成为压舱石能源;特高压 +新型智慧电网,构成电网的骨干和神经系统。“硅能源”将替代传统的“碳能源”,“硅-光-氢”作为新组合,将在能源舞台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而说到底,科技将成为“第一能源”,以科技为手段,以数字为助力,以绿色为导向,以专、精、特、新为路径。从源头的材料革命开始,带动中下游的制造革命、装备革命和应用革命。

“双碳目标”实现之前,我国的双碳投资每年将稳定在万亿元级别,全年投资的十分之一都将与绿色有关。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未来40年,谁能牢牢掌握绿色零碳科技,谁就能牢牢抓住绿色发展的主导权。其中,围绕碳资产管理, 盘活碳数据,善用碳金融,注重碳足迹,发展低碳供应链,提升零碳竞争力,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开的发展课题,以绿色科技谋零碳未来,也是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以科技、数字和绿色,为新能源的海外发展赋能, 为东道国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绵薄之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加强国际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家园,已成为中资企业海外绿色低碳行动的新共识。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发展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的企业,注重国内市场战略的同时, 也无一例外地积极优化全球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全球绿色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与“双碳目标”集成技术贯彻到 “一带一路”项目实践中,特别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桥头堡, 通过RCEP协议,带动 “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和“中国标准”走出去,强化全球视角下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协同化、生态化建设,同时成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能源梦想。

从某种程度上讲,未来影响中国新能源国际化最大的基本面,正是全球一致的碳中和行动带来的巨大市场。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又宣布,不再支持境外新建煤电项目,且没有设置任何例外条件。作为过去几年中“一带一路”能源类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电项目今后将从我国各类境外基础设施建设清单中彻底消失,尚未开工建设的规划项目需要寻找其他支持方或调整为其他能源项目,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与“双碳目标”的叠加,再次为中国新能源的国际化之路,打开了巨大的政策空间。无论我们是走向亚洲,还是走向非洲,甚至是拉美,或者是欧美,只要嵌入全球碳中和的政策体系、科技体系和市场体系,就能顺势而为、大有作为。

因此,我们把本届联盟年会的主题,设定为“碳中和、 新能源、大合作”,也是希望动员会员企业一起,以“碳中和”为主题,坚持绿色国际合作的价值导向,持续优化新能源国际化的产业机构及区域结构,大力推动以风、光、储、氢为核心的高质量、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国际化发展,积极推动绿色投资、绿色贸易、绿色融资,积极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及产品在国际化中的比重,以绿色低碳产品、服务拥抱国际化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通过共赢合作,建设绿色零碳美好未来。

各位代表,站在年末岁初的时间分水岭上,我们会发现,在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加强新能源产业链国际化合作,也是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势必将更大、更为复杂。一手抓绿色发展,一手抓防疫,同步优化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执行策略,以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将成为2022年新能源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常态。我们要坚持抱团“走出去”,坚持国民共舞,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台共建,“境内混合”和“境外混合”相结合,才能规避风险,放大长板,补上短板,通过善用全球资源,为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谋取更大的优势。

各位理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借此本次机会, 针对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未来的发展,我也谈几点想法:

第一、加强服务能力及知识体系建设,以中欧、中日风电项目合作、中东北非光伏项目合作、中拉新能源项目合作为重点,以服务东道国新能源战略立身,站高位、谋整合、搭平台、建纽带、集合全球资源,聚合中国力量,助力中国新能源高质量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与发展。

第二、加强与创新新能源产融合作等服务,加强金融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的深度对接与资源整合,切实做好北京华桥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及“一带一路”融资俱乐部两大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投融资国际项目对接及新能源低成本融资,加强新能源国别项目合作对接等活动,组织编制2022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年度报告;举办2022中国新能源国际投资大会,持续推动新能源高国际合作先锋单位评选及 “2022新能源与能源转型碳中和先锋单位”评选等活动,推动新形势下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

第三、以新能源新产业链整合服务为重点,通过研讨会、国别对接会、论坛等形式,构建风光储氢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联盟内部资源对接及咨询系统,加强油气+新能源、交通+新能源、建筑+新能源等产业合作;帮助会员企业做好相聚对接及研究咨询服务;帮助会员单位拓展全球视野,帮助会员单位拓宽全球渠道。

第四、积极促进建立各类形式的新能源“走出去”联营体,在新能源产业协同及整合资源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多种形式的形式的新能源联合体建设,重点促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新能源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新能源国际合作,帮助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高质量国际合作中赢得先机。

第五、加强新能源国际合作信息分享平台建设。联盟秘书处要以信息分享为抓手,以2022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报告为切入点,建立新能源国际合作信息分享,以信息分享引 导和帮助会员企业、新能源行业联合发展,让会员单位之间实现信息分享互补、优势互联及创新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年会圆满成功,祝愿中国新能源国际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预祝新能源联盟各会员创新发展,更上一层楼。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