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科技创新正处于可以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在2019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能源局结合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初步考虑就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李冶指出,要加强对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电力储能、氢能等新兴技术的引导。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并网等领域推广应用一批技术成熟,有市场需求,经济合理的技术。建立健全能源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
近日,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能源与电力分析系列年度报告2019》(下简称《报告》)中也提到,我国能源互联网蓬勃发展,在经历了研究探索(2012-2015年)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工程实践(2016年至今)阶段。
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交互式能源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能源投资建设成本不断降低、能源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都为能源互联网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报告》中指出,随着首批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验收、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快速推进,2019年将成为我国能源互联网关键落地年。
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正迈向纵深发展,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指出我国能源发展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能源供需时空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撑新能源消纳的灵活性资源;新能源发电成本仍高于火电,去补贴任重道远;储能及其他新技术尚不具备规模化应用条件,缺乏合理的投资回报模式;与信息领域新技术融合不够,体制机制尚需完善。
而为了推进能源转型、解决我国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同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明确指出,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
紧接着,相关主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能源互联网的示范工程,包括能源互联网、多能互补、并网型微电网、增量配网以及需求侧虚拟电厂等多个试点;各大能源企业也相继发布了能源互联网相关的企业转型战略。
能源互联网将极大地改造传统封闭式、条块分割的能源行业,其融合开放的建设过程必将面临来自理念机制、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而我国通过新能源微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泛在电力物联网等项目开展了广泛的能源互联网实践探索,推动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能源互联网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
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李凤玲也表示,能源互联网因其所能,必将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兴能源形态。
在能源转型的背景下,我国能源一直坚持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彦兵指出新能源发展存在着三个“不匹配”的难题:新能源生产侧资源禀赋与能源消费侧分布的不匹配;新能源生产侧的波动性与能源消费侧用户负荷特征的不匹配;新能源电源建设与电网规划的不匹配。
贾彦兵认为如何解决这三个难题是新能源企业在能源安全新战略背景下的新任务。
将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发展,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基于高比例清洁能源,形成以电为核心,冷、热、气等多种能源横向互补,以及能源产业链、能源交易市场等纵向耦合的新兴能源生态,营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环境,一方面可解决新能源的三个不匹配难题,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能源的生产方式、供应体系和发展模式,是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重要举措。
解决新能源的消纳为新能源与能源互联网融合发展奠定基础,要畅通电力送出的渠道。贾彦兵指出,跨省特高压送出通道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较长,目前我国建成了特高压通道21条,其中新能源可用通道仅8条。
消纳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应努力加快完善各地的网架结构,为新能源消纳打开更大的空间,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生态中的作用,为新能源融合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推动能源消费和供给革命。
汤广福表示,以电为中心,采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多种能源的协调和高效消纳,是支撑能源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