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

   2022-06-28 人民政协网
56
核心提示:记者日前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

记者日前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地热能、海洋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不断开拓应用和示范创新。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编写,按年度发布,至今已经连续发布6年。报告分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新型储能、氢能等部分,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整理、综合归纳和研究分析。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在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跃升发展。据悉,2021年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4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大关,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利用水平持续提升,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4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2.3%,占全部发电量比例为29.7%,全年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7.9%、96.9%和98.0%;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级水轮机组、10兆瓦级风电机组制造及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等刷新世界纪录,科技创新从“跟跑、并跑”到“创新、主导”,带动产业进步和竞争力提升,激扬能源发展动力变革;可再生能源政策供给与机制创新持续推进,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新能源上网电价政策不断完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继续深化,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市场活力明显增强;减污降碳成效显著,2021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达到7.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2%,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5亿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行稳致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在全球能源绿色发展中彰显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2021年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实现了较快增长,有力推动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的构建。2021年度,我国常规水电新增投产1800万千瓦,大型常规水电站在建装机容量3800万千瓦,其中新增核准规模360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增投产490万千瓦,新增核准规模137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风电新增并网装机4757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69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5493万千瓦,其中光热发电新增装机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808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1年底,我国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4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3639万千瓦,水电年发电量1.34万亿千瓦时;风电装机3.28亿千瓦,年发电量6556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3.06亿千瓦,年发电量3270亿千瓦时;生物质装机3798万千瓦,年发电量1637亿千瓦时。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目标,可再生能源成为全国能源发展的主力,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预计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为如期实现目标,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大力推进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加强源端多能互补研究,着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能力,重点建设新疆、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下游新能源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依托既有和新增跨省区输电通道,持续推进陆上风电光伏重大基地开发建设。依托“西南”地区水电调节能力和送出通道,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完善水风光综合基地的资源开发、市场交易和调度运行机制,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鼓励风电分散式开发,创新风电投资建设模式和土地利用机制,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有序推动地热能发电发展。促进新能源与新兴技术、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新基建等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可再生能源发展新领域、新场景。多措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加快建设可再生能源存储调节设施,强化多元化智能化电网基础设施支撑,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适应能力。加强可再生能源发电终端直接利用,扩大可再生能源多元化非电利用规模,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多措并举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