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阳光·山水驿”为赛题的2022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于2022年12月13日在线上召开终评会,揭晓获奖作品。本届竞赛赛题为“四川省平武县关坝沟流域自然保护小区科学考察站”,共收到有效作品171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领衔的国内外顶尖学术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组经过多轮审议,最终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其中,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光·影·巷》作品获得一等奖,其将建筑主、被动技术与建筑艺术巧妙结合,并运用富有创意的“光塔”设计获评审青睐,脱颖而出。延续往届惯例,获奖作品后续将进行实地建设,项目所在地不仅处于大熊猫栖息地自然保护区中,更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通过深入探索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新途径,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让科技惠及民生,协助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团队参赛作品《光·影·巷》获得2022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 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2022台达杯竞赛赛题不但紧扣时代主题,切合政策,也通过竞赛作品的实地建设为提升当地生态系统质量,探索新的途径。评委们对此次进入终评会作品有较高评价,对参赛者受疫情影响下仍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表示赞赏;对竞赛作品视频、动画、模型等成果呈现形式表示肯定;非常认可竞赛选题的选址针对性、地域适配性和设计发挥空间;更可以从作品感受到,参赛者们对太阳能建筑、绿色建筑及生态建筑,有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尤其有一批优秀参赛者在作品中表现出了独特的创意和设计能力。
评审专家与进入终评汇报小组合影
终评会采用答辩的形式让参赛者更好地展示作品设计内容,也能够使评审专家能综合评价竞赛作品。上午,进入决赛的15个团队在线上通过图像、文字、语言与视频等多元方式展示阐述作品,并回答终评会现场评审专家组提问。专家们在关注作品设计与技术应用创意的同时,更注重设计与技术应用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专家肯定了入围作品对于太阳能主被动应用在建筑中的充分表达,同时也提出在采用传统建筑形式时应注意对建筑节材和碳减排的不利影响、需要考虑大跨度木结构的承载力等问题。下午由崔愷院士等九位评审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连线,历经3轮评选和讨论,评选出本届竞赛的综合奖及技术单项奖作品共计62项。
评审专家通过线上方式讨论评选竞赛作品
竞赛评委团队阵容强大,包含:马来西亚汉沙杨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2016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杨经文教授;澳大利亚科技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勋章获得者、新南威尔士大学Deo Prasad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崔愷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钱锋教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仲继寿副总建筑师;新加坡CPG集团首席创新官、新加坡建筑师注册局陈邵彦主席;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黄秋平总建筑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冯雅顾问总工程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宋晔皓教授。这些重量级评审专家为竞赛作品把关,确保了竞赛的学术水平。
进入终评小组线上答辩,阐述方案作品及其设计巧思
2022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由国际太阳能学会、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中央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青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网路支持,台达集团独家冠名赞助。竞赛自2005年开赛以来,累计吸引了全球一万余团队报名参赛,组委会共收到提交有效作品2044件。获奖作品的实地建设是本项竞赛的一大特点,组委会鼓励参赛者根据赛题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适用性的作品。值得期待的是,竞赛的获奖作品将由组委会与项目合作方组织联合推进设计深化和实际建设,让梦想之光照进现实。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作为行业智慧的共享平台、新能源应用服务平台、获奖作品的实践平台、创新人才的培养平台、低碳理念的传播平台等作用也日益显著。组委会将继续深化竞赛的平台作用,期待更为精彩的后续活动。
附:2022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名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