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石油巨头转向可再生能源将造成石油供应危机

   2020-10-14 中国石化新闻网
83
核心提示: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一位高管形容英国石油(BP)和壳牌(Shell)最近承诺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做法是石油供应面临的危机。迪迪埃卡

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一位高管形容英国石油(BP)和壳牌(Shell)最近承诺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做法是“石油供应面临的危机”。迪迪埃•卡西米罗表示,这种转变将导致石油供应更加吃紧,而需求将继续增长。而这场供应危机有可能推高油价,令Rosneft等公司受益。在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市场的焦点一直是需求。正是需求使这场石油工业危机成为前所未有的危机。以前价格也曾下跌,但供应通常会下降以平衡市场。但现在,而几年春季需求被新冠肺炎造成的危机所掏空,尽管欧佩克+和非欧佩克成员国大幅减产,但需求仍使油价保持低位。

他补充道,从另一方面来讲,需求也是促使大型石油公司如此迅速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采取行动的因素之一。这些计划在危机之前就已经在制定了,但危机给了很大的推动力。现在,英国石油和壳牌都计划减少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正如英国石油最近股价下跌所显露的那样,投资者仍保持谨慎,但就目前而言,这种转变似乎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阻挡的,而这很可能造成供应缺口。

卡西米罗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场活动中表示:“我认为,这些石油巨头要脱离他们正在做的核心业务,就需要有人介入。因为这会对供应构成威胁,我们将面临(供应)紧缩、价格波动,当然还有面临更高的价格的风险。”

近期,石油需求的持续担忧导致价格持续走低,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看清未来走势。美国能源信息署(EIA)连续三周报告的原油库存连续三周上涨的信息,无法提振油价。与此同时,航空公司再次以请求政府更多援助的方式占据了新闻头条,众做周知,航空旅行占了燃料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在航空旅行恢复之前,石油需求无法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当前,疫情仍在继续,对新一轮出行限制的担忧也在加剧,这加剧了看跌情绪。这种担心的合理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今年春季实施封锁的政府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除非感染人数继续快速上升,否则不太可能再次冒险实施封锁。但这次疫情的感染人数可能会继续上升,而且速度很快,死亡人数是否会快速上升尚不清楚,“不确定性”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

尽管现在很难集中精力关注供应趋势,但大规模的开支削减是事实,大型石油公司对可再生能源、能源存储和电动汽车充电的热衷也是事实。这迟早会导致供应短缺,即使需求趋于稳定或下降。

英国石油(BP)对需求的预测可能最为悲观,该公司在最新的能源展望中,正寻求转型为综合能源公司。即使是最乐观的情况下,该公司预计未来几年石油需求将趋于平稳,然后开始稳步下降。人们似乎越来越一致地认为,短期内需求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像上述这样的一般性结论的问题在于,它们往往需要加以解释。目前,主流的解释似乎支持继续实施生产控制。欧洲正在走绿色之路,中国也在走绿色之路,壳牌和英国石油以及它们的大多数同行也在走绿色之路。石油需求肯定会保持低位。然而,亚洲有许多新兴经济体并没有采取环保行动,因为他们现在负担不起,尤其是在经济受到疫情破坏的情况下。尽管石油价格低廉,但他们将利用石油取代可再生能源来推动经济复苏。

Rystad Energy曾在6月时预测,石油短缺将从6月的150万桶/天增加到7月的460万桶/天。根据这段时间的价格变动来看,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复苏的缓慢步伐令所有人措手不及。但仍有供应趋紧的预估,高盛(Goldman Sachs)上月表示,预计今年年底前石油缺口将达到每日300万桶,并推高油价。此外,瑞银还预计会出现供应短缺和价格上涨。

短期内,大型石油公司势必将参与到这次油价复苏中来。但从长期来看,随着这些大型石油公司放弃目前的核心业务,它们将为国有石油公司和页岩钻探公司留出更多空间。就目前而言,从所有雄心勃勃的政府可再生能源转移计划看来,这一空间可能不会太大,但仍要注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对大多数这些计划能否成功存疑。只要欧佩克能挺过当前的危机,最终可能会比疫情爆发前更强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