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行各业都将碳减排、实现双碳的目标瞄准了新能源投资。2023年,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的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系列中,着重点明了国资央企在碳达峰的引领示范作用,包括“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把节能降碳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等。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各行各业都将碳减排、实现双碳的目标瞄准了新能源投资。2023年,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的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系列中,着重点明了国资央企在碳达峰的引领示范作用,包括“一企一策”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把节能降碳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等。
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投资额年均增速超过20%,中央发电企业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45%。由此,新能源也成为了央企投资的重要领域。
在此背景下,大型地面风光电站的开发格局基本已经形成了以央企为主、地方能源企业为辅、民营企业占比最小的形势。根据光伏們统计,2022年,11家新能源主要投资央企的风光电站总装机达到404GW,在全国新能源装机中占比超过50%。
随着双碳推进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进入新能源投资领域,据不完全统计近。在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2022年度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重点任务考核A级企业名单,68家央企中涉足新能源相关业务的有41家。
事实上,参与新能源相关业务的央企规模远不止如此,根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信息,98家在册国资委央企,已有近50家央企加入新能源项目开发领域。从类别来看,这些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央企既包括传统的电力投资企业,也涉及石化领域、化工领域、基建以及钢铁、矿业、通信、交通等领域的中央企业。
但是随着进入企业的增多,新能源资产开发市场上僧多肉少的竞争态势也愈发激烈,央企之间的资源竞争也愈发激烈,各种恶性竞争现象凸显。
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胃口”被喂大,从县、市到省纷纷设立门槛,要求不一。在土地租金协商上,与民争利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地区出现了地方政府、土地居间方、农民多方因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的纠纷问题;同时,水涨船高的土地租金、层层设立的产业配套要求等,也给新能源投资企业带来了投资回报与合规性的挑战;
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部分央企为获取项目指标,随意承诺配套或投资额度,不断抬高地方政府预期,而项目指标又由于土地等原因迟迟无法开工建设,进一步加剧了新能源开发领域的恶性竞争。
日前,广东省传出暂停风光项目备案的消息,尽管此后相关主管部门明确并未“一刀切”停止新能源项目核准备案,但可以看到的是,新能源领域的开发乱象正逐步被主管部门关注到。
近日,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计划规范央企参与新能源发展,要求中央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据了解,该项工作计划将央企划分为三类,按照优先级参与新能源电站的开发持有。
其中一类以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华能等五大六小电力投资企业组成,这类企业可以投资持有新能源资产;二类企业,像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企业可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发建设或者阶段性持有新能源资产;第三类央企是除上述两类央企之外的,除自发自用新能源项目外,原则上不再新增市场化新能源项目。但也有消息称,该文件仅为征求意见方向,最终文件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聚焦主责主业已经被多次强调,今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提到,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
今年2月,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国资央企更大贡献》文章中表示,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布局力度,2023年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而相关领域的央企资产专业化整合已经在陆续启动。3月29日,国资委举行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国家电投、三峡、中广核、华润、南网、国投等央企进行了11组专业化整合,涉及水电、环保、矿产资源、生态环保、医疗康养等相关产业。
2023年1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新能源智慧运维服务合作”集中签约仪式在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举行。中国华能与中国船舶、中国海油、东方电气集团、中铝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国建筑、招商局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中车集团、中交集团、南光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铁塔等13家中央企业的22个项目签约。可以看到的是,参与签约的13家企业中,除华能集团之外,其他12家均为非电力投资领域的中央企业。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智慧运维业务签约仪式上强调,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要成为“重头戏”。有关央企要科学谋划今年和未来一段时期新能源业务发展目标方向、重点任务、路径措施和工作节奏,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推动央企新能源产业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盘棋”。
据统计,2022年,国资委多措并举、统筹推进专业化整合。央企以进、退、整、合为着力点,实施专业化整合项目1272个。其中,央企内部资源整合项目803个、央企间整合项目154个、央地整合项目138个、外部资源整合项目177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