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ST重压之下,中铝不得不大手笔变卖资产换得10亿元盈利。暂时避免了戴上ST的帽子。不过,微薄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变卖资产实现的。
中铝在1月10日晚公告称,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13年年度业绩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约10亿元。此前中铝已连续两年亏损,如果再亏将被迫戴上ST的帽子。
为了扭亏,中国铝业2013年上半年两次出售资产,2013年10月又转让价值百亿元股权,三笔交易后中铝终于在年终结算之前扭亏成功。
2013年5月10日,中国铝业向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出售其贵州分公司氧化铝生产线及西北铝加工分公司等资产,合计售价61亿元。此后不足一月,中国铝业再次出售铝加工企业股权、中铝河南铝业有限公司及中铝青岛轻金属有限公司的债权,共计约50亿元。然而,两次出招并未挽回颓势,去年前三季度,中国铝业仍亏损18亿元。
到了最后一季度,中国铝业终于以20.67亿美元(约合12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紧急转让了中铝铁矿65%的股权。接盘者还是中国铝业的母公司。中铝铁矿原由上市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持有,转让后改由母公司旗下的中铝海外控股接盘。
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分析称,考虑所得税之后折合增加公司净利润37亿元,这项交易足以使全年业绩扭亏为盈。除了资产甩卖外,去年中铝也重组了融资成本较高的遵义氧化铝精炼厂及正遭遇亏损的半制品生成厂,并放弃九处包括轧制厂和挤压型材生产厂在内的下游制造厂。
中国铝业近年状况不佳,主营业务疲软,财务包袱沉重。公司在2010和2011年小额盈利后,2012年再次亏损,并因此和同期亏损70多亿元的中国中冶、以及连续两年亏损超200亿元已更名“*ST远洋”的中国远洋,被投资者列为中字头央企亏损王。
据2013年第一季央企经济形势分析会信息,国资委为央企定下了全年利润增长10%的目标,而数据显示,面临被“ST”和退市之忧的龙头央企上市公司不仅止中国远洋和中国铝业两家。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63家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中,国资委控股央企上市公司共有17家,占比达27%,其中11家公司前三季度继续亏损,退市风险加剧。
压力之下,巨亏央企的上市公司年末相继出招“瘦身”。去年12月3日,*ST远洋发布公告,宣布通过出售旗下的香港资产管理和天宏力资产管理获得37亿元收益,将计入去年报表。鉴于公司前三季度录得亏损为20.34亿元,本次投资收益使得公司全年扭亏有望。
根据去年新的央企考核办法,企业为突出主业做强做优,而清退、处置资产获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在计算EVA考核值时可以不予剔除。在去年12月的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也提到,对于处于产能过剩行业的钢铁、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化工、交通运输等企业,进一步管控资本成本对于一些央企来说已经是“关乎生死”的问题。
中铝的巨亏给高层带来巨大压力,为扭转亏损,国务院国资委和中铝的高管签署了军令状,部分核心高管甚至零薪酬。
变卖资产暂时解了中铝的燃眉之急,但产能过剩之剑仍悬于行业上方。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整个铝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铝价仍会延续弱势行情。继2012年国内平均铝价下跌7.6%之后,2013年铝价前三季度又较前一年同期下滑7.7%。而中国铝业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前三季度的亏损高达48.9亿元。
眼见国内形势艰难,中铝把砝码压向海外。据中铝公司网站消息,经历六年拉锯,中铝秘鲁特罗莫克铜矿已于2013年12月投产。特罗莫克铜矿拥有当量铜金属资源量约1200万吨,计划年产铜精约占中国国内自有产量的18%。据报道,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最大铜矿项目,有分析认为,在国内铜料短缺的环境下,这可以对公司紧张的现金流起到缓解作用。
相比之下,更值得关注的是中铝的稀土资源优势或将在政策红利下,通过兼并重组实现。1月8日,工信部等召开组建专题会议,提出要重点支持以中铝、五矿、包钢公司等六家企业为主导的格局,并分别牵头推进兼并重组,组建大型稀土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