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企业”在经济学概念中,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目前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的双重影响下,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却在或主动或被动地变身“僵尸企业”。
产能过剩已成为现阶段中国工业经济之殇。有色行业除了传统的电解铝、铅锌冶炼、铜冶炼等产能过剩问题凸显,甚至多晶硅、稀土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与过剩产能飙升相伴随,中国整体资本回报率降低到危险水平。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研究表明,中国资本回报率从1993年的15.7%降低到2012年的2.7%。过去推动有色金属需求的主力——投资需求已步入投资回报率过低难以为继的状态,其加速增长的负面影响已超出了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有色金属等投资驱动行业因而成了无源之水,投资资金的匮乏在地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尤为凸显。
目前的情况是,许多企业依靠融资输血而不是利润维持经营,沦为“僵尸企业”。而这些“僵尸企业”的存在加剧了过剩产能,压迫其他企业也难以获得利润。融资规模越大—过剩产能越严重—投资回报率越低,反过来导致融资需求越庞大,这构成了恶性循环。与过剩产能飙升、投资回报率下滑同步呈现的是企业负债率的大幅上升,构成了非常恶劣的组合,严重影响企业的科学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有色行业不仅上游冶炼和矿山投资存在过剩情况,下游加工也面临投资过剩的状况。以铝为例,2012年铝冶炼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1亿元,同比增长24.9%,占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41.1%。今年1~5月,铝压延加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1亿元,同比上升120.7%,铝加工又成为了继电解铝后的一个投资热点。
这些项目的不断重复建设,不仅造成了产能过剩,而且使得企业之间技术、规模同质化现象严重,使得有色行业始终处于以量取胜的早期竞争阶段,是典型的无效投资。这种投资方式虽然短期推高了当地政府的GDP,但其建成投产之后却很快沦为过剩产能,地方政府干预等诸多因素使这些过剩产能难以顺畅退出,反而依赖源源不断的融资输血“吊命”,导致大量的“僵尸企业”出现。这种过度竞争不仅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产、资源的应有价值,加重了社会负担,而且也加剧了我国通过淘汰落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大多数省份希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投资的政策主张将会让无效投资与过剩产能的情况雪上加霜。在目前的情况下,无效投资仍在大规模地发生,过剩产能率也在持续攀升。由于这些过剩产能都依靠日益扩大的融资支持来维持,实体经济问题必然导致金融风险。事实上,中国经济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发生债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已经不容忽视,太多的经济主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剩行业“僵尸企业”等)不具备偿付债务的能力。
行业人士对于产能过剩有着自己的理解:在目前供应过剩的市场中,行业自律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企业经营者要了解宏观经济发展现状,要看到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原因,要摒弃单纯依靠“量”的扩张发展的旧模式,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每一个经营者应恪守“现金为王”,把握好经济发展的规律,严防盲目投资,别变身下一个“僵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