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电解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012-01-04 中铝网
55
核心提示:这个冬天应该不会太短。12月22日的中铝公司例行媒体见面会上,熊维平一语中的。  2011年8月起,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

“这个冬天应该不会太短。”12月22日的中铝公司例行媒体见面会上,熊维平一语中的。
  2011年8月起,欧洲债务危机持续发酵,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拖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作为LME基金属之一的铝,也未能幸免。国内铝价从8月初的18600一路下跌,最低时曾至15800,下跌幅度达15%。而目前全行业电解铝平均完全成本在16500元/吨左右,成本倒挂现象再现,电解铝企业重陷亏损泥潭。
  同年11月30日,发改委宣布从12月1日起上调入网电价和销售电价,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约3分钱,电解铝行业再次遭遇重击,舆论纷称行业寒冬已至。但这真的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吗?
  让我们拨动时光的转轮,回到三年前的9月份,去看当时已失控的金融危机,去看遭到重击的投资者信心,去看已陷入哀嚎的铝行业,去看无数人,于雪中。
  可当时光越过第一个格子,2008年11月5日中国提出四万亿投资刺激措施,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暴跌的股市犹如注入强心针,瞬间经济局面得到逆转。2009年一季度,GDP增速探底至6.1%,但GDP增速下滑态势并没有持续下去,随后一个季度,GDP增速开始回升,并一路攀升到2009年四季度的10.7%。当年,中国政府以9.1%的GDP增速,交出了“保八”考题的漂亮答卷,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阴影。
  再看铝行业,2009年初国家物资储备局以12350元/吨的价格对电解铝进行收储,铝价跌势停止,到4月时铝价已由接近10000元回升至14800元,电解铝闲置产能逐步恢复,同时恢复加工贸易、提高出口退税率、直购电试点等多项政策也帮助了电解铝走出困境。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政策性的力量在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年如是,在整个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尚未发生重大改变的未来,我们仍旧可以相信政府的力量将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
  今年11月初,温家宝总理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时提出把握经济形势,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宏观政策后,中国多个领域出现了政策微调的苗头。11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曾通过解读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所释放的货币宽松信号,表示中国铝市场即将回暖。
  12月14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发展的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将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此次会议第一次将发展实体经济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首次将扩大内需提到战略基点的高等。随后,温家宝总理在江苏调研时强调,支持实体经济,银行要拿出更具体的措施,微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已高度引起国务院的关注。根据媒体报道,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最晚到2012年3月份,将出现信贷宽松。
  对于众多处于行业冬天的电解铝企业来说,扩大内需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是好消息。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但在落实各项调控政策、巩固调控效果的同时,要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房地产行业是电解铝消费的最大行业,调控的丝毫不动摇,也预示了2012年商品房市场难为电解铝需求做贡献,但保障房建设活动将持续发力,2012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将达700万套以上,基本建成500万套以上,可为铝市场带来新需求。
  虽然电解铝产能过剩是业内达成的广泛共识,但淘汰落后产能并未对当前铝市格局产生太大影响。如果铝价下跌,将一部分成本较高的铝厂清除出局,由市场进行淘汰,或许是一种更加有效的手段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长远来看,也更利于中国铝行业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目前电解铝面临困境,但挺住意味着一切。企业应保持良好的资金链,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内部实施运营转型,抓住可预见的时机,将企业的根基在市场中扎的更深一些,我们有理由相信,冬天来了之后,一定是温暖的春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