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林
企业创新的核心在于创新“灵魂”。今年以来,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积极发展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合金、稀土玻璃、稀土陶瓷、稀土颜料等N个“稀土+”产业,推进稀土应用向宽领域、长链条、高质量方向发展。其中,包头稀土高新区的新一代稀土铁合金生产稀土钢,解决生产过程中钢水絮结、收率低不稳定等难题,从而使我国稀土钢生产技术迈上一个新台阶。
稀土钢作为稀土新材料最重要的推进方向,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已经取得了多项产业化成果,先后大规模应用于大兴国际机场、中俄东线和陕京四线输气管道、“中国天眼”FAST大射电望远镜观光桥梁、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拉林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为稀土钢产品全面进入国内外中高端钢材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钢中有稀土,坚韧世无双”,是国内外稀土业对稀土钢机理的准确定位。目前,国内对稀土钢的研究与应用热情高涨,相关专利也层出不穷。近20年来,我国在稀土钢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分别研发出了包括铜磷系列耐候钢、锰铌系列低合金高强度钢、X系列管线钢、重轨钢、齿轮钢、轴承钢、弹簧钢、模具钢、工程机械用钢、低碳微合金深冲钢、不锈钢和耐热钢等在内的80多个含稀土钢号。
事实上,稀土钢已成为我国稀土产业的拳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显著提高。例如,2016年,由包钢“稀土高强钢”加工而成的首批直径2米多、长34米、重42吨的“巨无霸”螺旋焊管,从秦皇岛装船发往埃及。作为稀土拳头产品,这批总量3000吨的稀土钢用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苏伊士运河北大门塞得港港口建设。
我国稀土钢技术突破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国内一些稀土企业在稀土钢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提升了稀土钢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稀土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缩减了稀土钢研发的周期和成本。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钢材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为稀土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我国开发稀土钢,既有资源优势,又有技术研发基础,还有市场前景。通过不断研发和生产,将稀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经济优势,使稀土资源得到合理应用。
经测算,我国的稀土钢产量若能达到3500万吨/年,那么,每年可消耗混合稀土(以过剩的镧、铈为主)2.1万吨。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稀土钢不但可以促进钢铁产业升级,还可以实现稀土材料的综合利用,对促进稀土行业健康发展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没有永远的畅销产品,只有不够用心的稀土品牌。稀土企业只有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创造属于自己品牌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打造最坚实的船基,才有逆风远航的可能。因此,稀土企业要加大稀土钢的研发力度,发挥稀土钢的拳头产品作用,并形成稀土产业链与钢铁产业链相互支持、良性互动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