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辰
据国外媒体Gizmodo报道,住在柏林的美国年轻男子蒂莫西·雷·布朗(Timothy Ray Brown)成为现代医学的奇迹,他被诊断出感染艾滋病毒。12年后,这种病毒突然在体内消失了。他也患有白血病,并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治疗。事实证明,他的干细胞捐献者体内存在一种罕见的名为CCR5-delta32的基因突变。接受移植后,布朗竟对艾滋病毒产生了抵抗力。布朗被称为“柏林病人”。这是2007年的事。十年过去了,他仍然是全球唯一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尽管生物医学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但找到真正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仍困难重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已把艾滋病毒转变为可控状态,患艾滋病虽不再意味着死刑,但病毒永久融合到受感染细胞的基因组中,然后隐藏在体内,保持休眠状态,几乎不可能根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希望基因疗法(可改变遗传物质)能够提供治疗甚至治愈艾滋病的新途径。布朗的这个病例让很多人感到乐观,但他是如何康复的,科学家仍然困惑不已。
《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 Pathogens)》新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提出了可能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但同时也强调了研究者面临的极大困难。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斯科特·基钦(Scott Kitchen)表示,“实际上只有一名患者康复了。但这带来了极大的希望。”该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起。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者模仿布朗的治愈方法,希望通过工程设计的干细胞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艾滋病毒。首先,按照设计,造血干细胞携带着某些特殊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把细胞转化为靶向杀伤细胞,并在进入人体内时检测和破坏受艾滋病毒感染的细胞。CD4分子使艾滋病毒粘附在细胞表面。而上述技术就是控制并利用CD4发出与艾滋病毒结合并把它杀死的信号。研究者通过骨髓移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两只灵长类动物的体内。这就是CAR-T免疫疗法。
基钦表示,“艾滋病毒会损害细胞的免疫反应,因此杀伤力很大。为了有效地清除艾滋病毒,我们需要激发一种有效的免疫反应。我们的研究正是针对这一方面。”
CAR-T疗法向人类展现了治疗艾滋病的前景。通过这种疗法,研究者发现灵长类动物的身体在首次注射后两年多内持续产生CAR表达细胞(CAR-expressing cells),并未产生任何副作用。这意味着研究者有可能制定出一种长期治疗方案,以减少患者对抗病毒药物的依赖,甚至可能从患者体内彻底根除艾滋病毒,并当体内休眠的艾滋病毒死灰复燃时对它们展开袭击。
基钦指出,“我们认为这是治愈艾滋病的必要方案,可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结合使用。这表明,找到治愈方法实际上是可能的。”
最近,在攻克艾滋病方面还出现其它一些大有希望的突破,但迄今,研究者成功的治愈对象主要是患艾滋病的老鼠。今年早些时候,天普大学的科学家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清除了老鼠细胞中所有的艾滋病毒。目前一些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试图通过基因和干细胞的联合疗法来治疗艾滋病患者。但这些疗法能否发挥长期效用仍不清楚。
基因编辑等技术已让治愈艾滋病成为可能,但许多技术障碍依旧存在。找到真正的治愈方法,前路漫漫。
治愈艾滋病的最大障碍是让药效持续足够久,以对抗体内顽强的病毒库。这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团队试图解决的问题。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科学家们需要提升对患者体内细胞进行编辑的能力,而不是先移除细胞、在实验室内展开编辑、最后将细胞重新植入患者体内这种技术。科学家们定位基因的能力也存在改善空间。这些基因分散在全身,科学家们需要找到它们并进行编辑。此外,研究者已经了解,艾滋病毒会对疗法产生抗药性,对CRISPR技术也不例外,因此组合式的治疗方案更有可能成功。
今年,艾滋病研究基金会提出了攻克这些障碍的建议。
基金会研究主任罗威娜·约翰逊(Rowena Johnson)在一篇论文中写道:“从可用的工具和研发目标来看,设计基因干预疗法来治疗艾滋病可以说是技术问题,而不是被发现的问题。疗法的可行性仍是一个主要障碍。从时间期限、成本和复杂性来看,在诊所中测试基因疗法是很艰巨的任务。
迄今,使用基因疗法让人体细胞对艾滋病毒产生免疫力,人们在这一方面比过去更为乐观。首先,这些方法阻止了艾滋病毒进入细胞。这一任务更为简单,因为不需要解决潜伏很长时间后突然复燃的休眠病毒的问题。这些疗法的几个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基钦指出,“布朗只是一个十分离奇的例子。他经历了两次骨髓移植手术。这通常会导致病人死亡。我们仍不知道他是如何被治愈的。“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中,最大的难关是,找出把数量尽可能少的干细胞移植到艾滋病患者体内的最有效方法。他表示,理想的情况是,开发一种类似疫苗的东西,不需要像骨髓移植这样的侵入性手术。不过对于现在而言,这个想法太过“科幻”。不过,基钦透露,或许只需两三年他们就能开展临床试验了。
真正治愈艾滋病的方法不太可能马上实现,但开始有了眉目。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研究让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不再遥不可及。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