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防范铝价恶意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涨——有色协会相关负责人就“电解铝保供稳价视频会”答记者问

   2021-09-02 中国有色金属报
56
核心提示:作者:于璐  8月30日,为全力做好电解铝行业保供稳价工作,防范铝价恶意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召开骨干
作者:于璐
 
  8月30日,为全力做好电解铝行业保供稳价工作,防范铝价恶意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召开骨干电解铝企业视频会。就此次视频会议及电解铝行业相关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有色协会相关负责人。
 
  记者:8月30日下午,协会召开了电解铝保供稳价视频会,与会企业如何看待铝价?
 
  有色协会相关负责人:前些年,受制于电解铝产能严重过剩,铝价一直处于易跌难涨的困境,企业生产经营很艰难,整体负债率都很高。最近几年,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电解铝行业投资秩序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行业发展质量也在不断向好。特别是今年二季度以来,行业实现了难得一见的全面且高水平盈利,使企业负债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电解铝企业十分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好局面,也深知,只有相对合理、稳定的铝价才有利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进而为电解铝行业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大家一致认为,铝价应稳字当头,防范市场恶意炒作,避免出现大涨大落。
 
  记者:目前,部分省区电解铝生产受到能耗“双控”、阶段性限电等因素影响,市场传言供应将受到巨大影响,您怎么看?目前电解铝供应情况如何?
 
  有色协会相关负责人:今年以来,国内电解铝生产受到的约束因素的确比较多,从内蒙古的能耗“双控”到云南、广西的限电,每次消息释放后,市场都会存在过度解读的声音,这也是推动价格多次创新高的主因。但事实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电解铝行业就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今年二季度初,日产量超过10.9万吨,创历史新高,下半年起,日产量虽有回落,但7月份日产量依然超过10.5万吨。今年前7个月,电解铝累计产量2289万吨,同比增长9.5%。加之今年前7个月,电解铝进口同比增长167.6%至93万吨,以及国家于7月份先后投放了14万吨铝储备,电解铝实际供应并没有市场渲染得那样紧张,市场整体是不紧缺的。
 
  记者:您对当前铝价有什么看法,基本面是否支撑铝价保持快速上涨?
 
  有色协会相关负责人:我认为,本轮铝价上涨原因可以归结于“四个支撑”因素:一是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环境推动了此轮铝价上涨。二是电解铝产能“天花板”消除了供应过剩的担忧。三是“双碳”目标加强了价格利好的预期以及能耗双控、区域限电对部分地区产量的影响大幅助推了价格的上涨。四是疫情得到控制后经济的持续恢复,增强了市场信心。
 
  但对于屡创新高的铝价也有“三个不支持因素”和“三大风险”。不支持因素有:一是电解铝供应并未出现明显的短缺,而且全行业都在全力保供。二是电解铝生产成本涨幅明显不及价格增幅。三是当前消费没有好到可以支撑如此高的铝价的程度。风险有:一是当前持续大幅高涨的铝价已使下游铝加工企业苦不堪言。如果下游行业不堪重负,甚至一旦高铝价对终端消费产生抑制,从而出现替代材料,则会动摇价格上涨基础,导致价格在高位短时间快速回调,形成系统性风险。二是史无前例的货币宽松环境是本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主要推手,而货币潮水一旦退去,商品价格也将会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三是国家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铝价的炒作和非理性大幅上涨值得我们高度警惕。面对未来,铝价投机者不要低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和政府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的决心。对于恶意炒作、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价格、严重影响产业安全的行为应予以严肃查处。
 
  记者:下一步行业企业将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有色协会相关负责人:自今年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的影响以来,国家先后多次释放确保市场保供稳价的强烈政策信号。近期,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要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8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增强大宗商品储备和调节能力,更好发挥战略储备稳定市场的功能。行业协会和企业将坚决贯彻党中央系列要求,全力保障供给、稳定市场预期,并通过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强化生产管理效能等措施,努力应对成本上升压力。有色行业将主动作为,积极维护商品市场价格秩序,维护来之不易的经营状况,营造可持续的良好生态。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有色金属报社,访问yuanben.io查询【14WXM12K】获取授权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