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玉溪矿业:奋楫实现首季开门红

   2021-04-23 中国有色金属报
41
核心提示:责编作者:张彦斌  今年一季度,玉溪矿业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以清单制管理强化执行力,持续推进全要素对标,精准施策高效组
 
责编·作者:张彦斌
 
  今年一季度,玉溪矿业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以清单制管理强化执行力,持续推进全要素对标,精准施策高效组织生产,铜精矿含铜、铁精矿、利润和完全成本均超额完成目标,实现首季开门红。
 
  清单制管理 打通执行“最后一米”
 
  “一切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今年以来,玉溪矿业对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制管理,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完成时限,过程中照单盯办,通过目标倒逼把聚焦点锁定在“干成事”上,把行动体现在工作举措、工作流程、工作环节落实上,最终体现在提高工作绩效和管理效率上。以清单制管理“小工具”,发挥执行效率提升“大作用”。
 
  “为确保生产高效、有序进行,我们以生产报表及清单制细化安排任务为抓手,周密制定生产计划,强化过程管控和生产调度,让争分夺秒的抢产意识深深扎根生产一线。”生产运行部负责人杨成昌介绍。开年以来,玉溪矿业紧紧抓住铜市场价格高位的机遇,实行“日监控、周考核、月兑现”管理模式,强化施工组织和考核,加强上下联动,切实保障生产高效运行。生产调度单元组坚持每班及时汇总通报生产完成情况,清晰掌握当前需要重点管控的事项,聚焦问题短板把脉问诊开好“处方”,第一时间作出决策、解决问题。
 
  此外,玉溪矿业纪委工作部对“举一反三”自查自纠、第二轮专项行动工作任务清单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职能部门转变工作作风。
 
  全要素对标 推动持续改进
 
  “这次对标学习,大红山铁矿把党建、文化、管理三者有机统一,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下一步,将结合实际,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上下功夫。”全国劳动模范、选厂工段长缪沅振3月23日到大红山铁矿开展对标学习后深有感悟。
 
  按照对标工作安排,2021年,选厂着重推进对标成果转化,从设备管理、流程管控、制度完善、加强执行力等方面入手,持续打造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作业现场,最终实现全厂上下“动起来”、工作“好起来”,以全要素对标助推高质量发展。
 
  “寻经探宝”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玉溪矿业深入贯彻落实2021年工作会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围绕自动化及智能矿山建设、生产工艺、改革发展、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经营提效等方面,积极开展内外部对标学习交流,推动全要素对标工作走深走实,确保“改革创新攻坚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玉溪矿业对标办,在去年对标工作的基础上,着眼今年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选定标杆单位,确定对标目标,明确对标要素,完善对标措施,梳理制定全面赶超标杆方案并致力推行,着力培育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 提效益促安全
 
  “2月份提铁降硅创效204万元,预计4月份可收回项目投资。”技术管理部杨双龙介绍。提铁降硅项目自2020年12月6日试车并投入生产以来,铁精矿品位提升明显,SiO2含量降至6%以下。这是玉溪矿业“十三五”期间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强力推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取得的成效,也是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精神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玉溪矿业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完善采矿设备配置,承包商鸿基建设大红山项目部的3台掘进台车、撬毛台车配置到位,进一步严控掘进作业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助力井下安全生产,提高工作绩效。
 
  “我们将几台废旧变压器进行拆卸组装,把两个损坏点不同的零配件相互更换,让可用的零配件重新上岗,一点一滴节约原材料费用。”在东部470水平30线临时材料堆放库房内,通风工区副区长谢元宁指着一堆回收后的废旧材料说,“废旧材料回收激励机制,让职工在变废为宝中尝到了甜头。”
 
  “要将自己能做的事做到极致,在降本增效方面既要‘抱西瓜’,也要‘捡芝麻’。”自年初开始,玉溪矿业铆足干劲抓实降本增效工作,以实干显担当,在抢跑中提质量、降成本、赢效益、创佳绩。
 
  今年以来,运转工区创新设备管理检修组织模式,采取状态检修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模式,取消了传统的年终检修,为生产组织赢得了时间。一季度,运转工区提升运输矿量为同期的111.11%,设备开动率同比提高10.23%,为2021年生产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乘着一季度开门红的东风,玉溪矿业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绘就的美好蓝图,矢志不渝,不懈奋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