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银山矿业:地表900米下的“战斗”

   2021-01-05 中国有色金属报
49
核心提示:责编作者:吴轶婷 黎家健黎家健 摄  在地表以下900米深处,江铜集团银山矿业井采钳工王坤发与周元泉系着安全绳,以铁梯作支护
 
责编·作者:吴轶婷 黎家健
黎家健 摄
 
 
  在地表以下900米深处,江铜集团银山矿业井采钳工王坤发与周元泉系着安全绳,以铁梯作支护,挂在40米的高空,挤在1米宽、3米深的计重斗里,专注地焊接焊件。
 
  狭窄的空间弧光四溢、焊花飞溅、烟尘弥漫……接连工作了一个小时,直到越来越酸麻的腿脚不听使唤,他们才放下焊枪,稍作休息。
 
  在银山矿业计重漏斗历时半个月的改造中,这样的加班加点工作如同家常便饭。对他们来说,改造工艺不难,难的是作业空间的局限和时间的紧迫。
 
  两个月前,江铜集团银山矿业矿石混合井在试生产过程中,该井-758米中段的计重漏斗运行不畅,积矿严重,导致提矿效率低下。
 
  “当时矿石混合井日提升能力只有1000吨,而且每个班都要清理2次,耗时长达4个小时。”井采场长李红鹏说,再这样下去,根本无法满足“井下新系统日提升4000吨矿量”的试生产要求。
 
  为解决积矿,畅通流程,提高提矿效率,井采设备技术人员结合设计图纸和现场积矿点,分析制定了“加焊衬板增大斜溜槽倾角,以减少溜矿阻力”的优化方案。
 
  对照方案,井采维修工段钳工班班长董健领着全班十余名钳工每天12小时奋战在井下,对计重漏斗内部结构进行改造优化。
 
  可是,忙活了几天,成效并不明显。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失落在所难免。作为场长,李红鹏没有时间烦心,繁重的生产任务,逼得他必须尽快想出新的解决办法。
  “仍有积矿,说明溜矿阻力还是大。”李红鹏和设备技术人员现场办公、开拓思路,商讨着新思路新方案的可行性,“再增大另一侧倾角的角度,不行的话,再用风管辅助……”
 
  终于,随着改造方案不断改进升级,计重漏斗在经过两次增大斜溜槽倾角和加装高压风管后,积矿逐步“清零”,提矿效率大幅提升。改造后,矿石混合井日均提矿量从1000吨增至6000吨。
 
  这是银山矿业井下8000吨/日项目投运试生产中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9月份项目采选全流程投料试生产以来,类似于这样的小改小革,不胜枚举。
 
  2020年是银山矿业8000吨/日项目“对接试生产年”,顺利实现项目对接试生产,意义重大。为畅通流程稳定工艺,顺利实现对接试生产,银山矿业结合对接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分项、分类形成问题清单和优化措施,领导挂点督导,攻坚克难,全力以赴、逐一改进提升,以确保新系统运行提质提效。
 
  截至目前,银山矿业井下8000吨/日项目选矿日处理能力达到13000吨,井下试生产日供矿能力达到5000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