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作者:王新权 刘碧峰
11月10日,装配有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权属企业宝钛集团研制生产的钛合金载人球舱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事实上,这并不是宝钛制造第一次出现在大洋深处。3年前,宝钛的载人球舱就装配在“深海勇士”号4500米潜水器上。从4500米到10909米,6000多米的跨度,“宝钛深度”背后有什么发展秘诀?
投入逾130亿元攻坚
支撑“宝钛深度”的源动力,是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持续发力。
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首届科技大会召开以来的10年里,集团公司已投入130余亿元用于200余项重大科技项目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并累计获得政府资助约2.4亿元。
目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已建成39个政府批准的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与基地。其中,国家级平台10个,包括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监测中心、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矿产地质测试中心、1个国家级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省部级平台22个;市厅级及以下平台7个。2018年,依托西北有色地矿集团的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被评为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
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奖励机制,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建立重点领域重点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了一批技术管理骨干、核心技术人员、技术专家。目前,集团公司有科技工作人员6534名。
得益于在人才、资金方面的持续投入,10年来,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获得各级科学技术奖22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1项(一等奖和金奖11项)、市厅级科学技术奖79项、社会力量科学技术奖94项(一等奖38项)。金钼集团参与的“高性能钼合金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五洲矿业参与的“基于页岩钒行业全过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项目获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参与的“深部资源电磁探测理论技术突破与应用”项目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事实上,陕西有色金属集团科技创新的成果不胜枚举,10年来,集团公司共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显著进展,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陕西秦岭地区矿集区铅锌/铜/金综合勘查、深部资源电磁探测理论、陕西秦岭地区与小岩体有关的铜钼多金属矿成矿背景与找矿预测、铁矾渣无害化处理、锌焙烧制酸尾气治理、石煤钒矿清洁高效浸出、钒氮合金制备新技术、高纯钒金属制备等多个产业链的新技术、新产品和环境治理方面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展。
累计获授权专利840件
发明专利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10年来,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获得授权专利840件。其中,发明专利324件、实用新型专利512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一种真空蠕变校形炉”专利获2016年中国专利金奖,“一种高品位钼精矿的生产工艺”专利获2014年陕西省专利一等奖。
除发明专利之外,陕西有色金属集团也是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者。自2010年以来,其权属企业主持或参与制(修)定各类标准334项。
研发成为长效驱动力
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成为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创新发展的长效驱动力,不但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重大科技项目的完成,突破瓶颈,对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10年来,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共研发了100多项重点新产品、新工艺,各权属企业新产品、新工艺实现销售收入739.02亿元。
锻造新增长极
作为有色金属行业中的翘楚,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历来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陕西省中长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将创新的视野锚定“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有色金属行业发展。
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将加快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水淡化装备、石油钻探等轻质高强、高纯及超高纯钛合金与钨钼铼金属材料前沿研发布局。
在新能源领域,将把握全球能源变革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绿色转型发展要求,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加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新型功能材料开发。
在国家超前布局的战略性产业方面,将以全球视野前瞻布局前沿技术研发,形成独特优势,掌握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同时,在绿色生产方面,加快研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生产技术,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将以第二届科技大会为新契机,立足科技创新、强化人才培养、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打造发展新引擎,助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