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资产负债表观的形成及其影响

   2020-12-29 中国有色金属报
43
核心提示:责编作者:于海霞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着眼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这正是

责编·作者:于海霞

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着眼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这正是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所必需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限制了企业短期行为,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

会计核算与会计报表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还是以损益表为中心一直是会计理论界讨论的话题。资产负债表观以资产负债表为报表中心而强调全面收益,它以由净资产(业主权益变动除外)的期末、期初余额对比求得,相应编制全面收益表或业绩报告。资产负债表观要求根据未来期间经济利益流入流出企业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等进行确认与计量。损益表观以损益表为报表中心,强调当期收益,它以当期确认的收入和费用对比求得。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之前的准则和会计制度相比,制定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从损益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转变,从受托责任观为主到决策有用观为主的理念转变,从资产的单一计量属性到多种计量属性运用的理念转变,从利润产生收益到全面收益观的理念转变等等。其中,由损益表观到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是其他几个理念变化的重要基础,也是贯穿整个准则体系的核心理念。因此,正确理解资产负债表观,掌握资产负债表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发育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损益表观的形成

上世纪20年代,随着委托代理关系的深入发展,受托责任人的地位不断突出,并逐渐成为会计信息的最重要使用者之一。受托人希望更多的了解企业经营运作效果,以此作为管理决策的依据。而此时的委托人也关心企业的经营效果,因为它可以用来评价受托人工作业绩,成为实施激励机制的基础。同时伴以人们对配比观念的更深刻认识,会计逐渐从以所有人(即财产委托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代理人为中心兼顾委托人的会计模式。与此相对应,损益表中心论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公司收益指标。政府和资本市场都偏重于对公司以往业绩的监管;对公司的评价,也主要以相关利润指标为基础。针对个别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利润,铤而走险的行为,会计准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和信息提供的基础,其规范的重点自然的偏向损益表,而非资产负债表;其次,近现代的税法不再以财产税为主而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企业所得税以企业收入或净利润为应税对象,企业税务的计算和征收需要依靠损益表所提供的信息。因此损益表在税收管理上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损益表观逐渐形成。

资产负债表观的形成

会计理论是不断发展的,损益表中心论受到新观念和新理论的挑战。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人们对会计报表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现代社会,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者已不再只关注企业现在的经营业绩,而是更多的关心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股票市场中,高科技企业股票的市盈率相当高,尽管其中许多企业并不盈利,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其股价却一直居高不下。这是因为投资者更看中其未来的盈利能力,相信高科技企业拥有的大量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潜在创造利润的能力。在此观念下,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再偏好于现在和过去的经营业绩,而更希望了解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情况,因为资产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反映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自然得到了提高。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1号财务概念公告,将向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其决策有用的信息确定为财务报告的主导目标。以决策有用这一目标为指导,美国FASB在1980年发布的第3号概念公告,从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角度定义资产和负债,并定义了全面收益这一会计要素,使得资产负债表不仅能反映公司在某一会计期间的全面收益,还能向投资者提供与其决策密切相关的未来收益情况的信息。这一系列财务概念公告的发布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中的中心地位,资产负债表观亦取代了损益表观的主流地位。现行的美国会计准则体系和国际会计准则体系都倡导全面的资产负债表观。我国发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的趋同,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表观为基础,新发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就能充分体现这一点。

资产负债表观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中把“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产特征(或“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负债特征)作为资产(或负债)的原始确认和决算确认的依据,那些不符合资产和负债定义的事项则不作为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另外不仅将部分存量的公允价值计入资产负债表,还将不能视作已实现的收益,或计入所有者权益部分,或作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计入全面收益表之中,待该收益实现时再将其转入利润表。具体体现在:将金融资产分为买卖目的的金融资产、到期持有投资、贷款或应收债权、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四个类别。对买卖目的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当有可靠和可计量的公允价值时,用公允价值进行计价。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发生期间的利润或所有者权益中。在选择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理方法时,规定存量的计价差额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观典型的体现是《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对于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原《企业会计制度》对于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既有应付税款法,又有纳税影响会计法,但不论哪种方法,都是收入费用观的具体体现。而《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则统一规定:对于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取得资产和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准则这一核算方法的改变,正是资产负债观的典型体现。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在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大量使用以及有关研发费用的处理规定都是资产负债观的具体体现。

资产负债表观对公司运营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由损益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投资者将更加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对于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资产负债表观更强调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的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而不简单关注企业的损益情况;更强调企业盈利模式和资产负债的运营效率,而不仅仅是结果;更关注企业今后的增长潜能,而不是一时的报表繁荣;更注重于资产的质量以及揭示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权利义务。

企业长期业绩的优化可以减轻经营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热情,提高科技企业乃至所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夯实技术基础,使企业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升公司价值;另一方面又迫使企业必须正面公司的资产质量,强化风险控制意识,通过并购、重组和资产置换等方式解决不良子企业的经营困境,扭转其对总体利润的不利影响。通过对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工具的管控,抑制金融风险的发生。

新企业会计准则由损益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的转变化决定了企业经营者必须更加关注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制定可操作的长期战略并稳步推行,追求公司价值的真实增长,而不是靠投机或粉饰获取一时的“繁荣”。

(作者为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